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 > 第260章 溺杀女婴,灭绝人伦,脸上刺字,全家流放!

第260章 溺杀女婴,灭绝人伦,脸上刺字,全家流放!

第260章 溺杀女婴,灭绝人伦,脸上刺字,全家流放! (第1/2页)

请孟庙去广西。
  
  朱祁钰思考很久了,他要为广西立文庙,让广西文风俱萃,为大明源源不断提供人才。
  
  同时,以广西为中心,建设广东、安南、云南、贵州和湖南文脉。
  
  让广西成为中南半岛的中心。
  
  “孟氏主宗迁去广西,于江州立孟庙,塑孟圣雕像,让孟圣之光,照耀蛮夷,令其迅速归化!”
  
  江州是个单独的州,夹在太平府和南宁府中间。
  
  “改江州为孟州,州治不变。”
  
  “在孟州,建立一座孟圣学宫,弘扬亚圣之学,邀请天下名士,去学宫中留下自己学说,传承弟子。”
  
  朱祁钰斟酌道:“并建石碑立传,雕刻《孟子》,让天下士子,去广西孟州朝圣!去看一看,千古圣人!”
  
  从太祖起,就对孟圣并不尊重。
  
  嘉靖朝,罢黜了孟圣后人的公爵,仅尊为亚圣。
  
  所以,孟氏一族,在大明很受气的,一直被孔氏压制。
  
  如今皇帝剥离古之圣人后裔住所,对孟氏而言,也是好事。
  
  “臣谢主隆恩!”孟氏教授磕头。
  
  朱祁钰打发他们走了。
  
  四龙临朝,有了佛道儒背书,可以稍微松口气了。
  
  必须尽快组建钦天监。
  
  下次再有这种事,皇帝可不能随便下场了。
  
  什么事都得让皇帝亲自做,要大臣干什么?
  
  贺知恩小跑进来,行礼后道:“皇爷,查清了。”
  
  “说!”朱祁钰眼眸一阴。
  
  “昨日夜间,是仁寿宫的大太监王政,去了一趟延禧宫,有人说谣言就是从他嘴里流出来的。”
  
  胡贵菊惊惧血崩,就是知道了唐贵妃和谈允贤率先产子的消息,她的儿子太子无望,这才血崩的。
  
  好在,她并不知道,她的儿子朱见漭,差一点就阴阳两隔了。
  
  “果然是她。”
  
  朱祁钰瞳孔微缩:“去,把王政凌迟,在仁寿宫前做!”
  
  “所有参与者,皆诛杀!”
  
  “延禧宫嘴巴不严,所有人去浣衣局,做活一个月,再回来伺候!”
  
  孙太后,你又算计朕的孩儿!
  
  等此事风波过去,咱们老账新账一起算。
  
  “皇爷,是否在仁寿宫大开杀戒?”贺知恩小声道。
  
  “多事之秋,不要节外生枝了。”
  
  朱祁钰却想得更深、更多:“胡妃母子平安,只杀首恶即可,不要大肆株连,还没到时候。”
  
  “奴婢遵旨!”
  
  朱祁钰站起来转悠一圈。
  
  若从最大受益者反向推算,唐贵妃在风波中扮演什么角色呢?
  
  她可不是白莲花。
  
  能抢在谈允贤前面产子,阴谋算计必不可少,还多了一丝丝运气,为儿子抢到了太子之位。
  
  最可惜的还是宋妃,年龄这么大却滑胎了。
  
  宋系到底会如何报复呢?
  
  整个事件中,受益最大的是唐贵妃,而且,她片叶不沾身,因果全都放在了谈允贤身上,十分高明。
  
  之前他还揣测过谈允贤的算计。
  
  现在看来,唐贵妃技高一筹,笑到了最后。
  
  胡妃看似不争不抢,谨小慎微,其实野心比谁都大,她竟然想诞下长子,继承帝位!
  
  你觉得可能吗?
  
  怎么不动动脑子呢?
  
  你爷爷是胡濙,爹是胡长宁,叔叔是胡豅,如此强大的外戚,谁能放心让这个孩子承嗣大统?
  
  朱祁钰可不放心啊,谁能保证,胡长宁或者胡豅,不会做杨坚、赵匡胤呢?
  
  所以,从她入宫那一刻起,她的儿子就注定了不会当太子。
  
  在他心里,适合承嗣大统,外戚实力又不强的,只有唐贵妃和谈妃。
  
  其余人的儿子,绝不能承嗣大统,想都不要想。
  
  甚至,建藩于外,也得封得远远的,绝不能让他们对中原,产生一丝觊觎之心。
  
  外戚势力强大,对皇子而言,是好事也是坏事。
  
  更有趣的是,他给皇五子起名朱见漭,给了胡妃一丝希望,也给她母族一丝希望。
  
  朱祁钰来回转悠。
  
  那么,一直没搀和的林妃、毛妃、白妃真就都是白莲花吗?一点都没参与吗?
  
  延禧宫胡妃血崩,真是仁寿宫的锅吗?
  
  不可能的!
  
  朱祁钰压根就不信。
  
  贺知恩是会办差的,把锅丢给仁寿宫,知道朕对仁寿宫有意见,所以就顺水推舟,隐藏了真凶。
  
  因为,仁寿宫确实想使坏,孙太后不是个好东西。
  
  但她没这个实力。
  
  整个后宫,都在都知监的眼皮子底下,等于在皇帝眼皮子底下,仁寿宫又和皇帝针分相对,都知监格外留神。
  
  任何异动,都知监都会禀报,许感就会立刻做出应对之策。
  
  胡妃更是聪明绝顶,怎么可能不防备着仁寿宫呢?
  
  王政也是个傻的,当着仁寿宫的大太监,却去延禧宫招摇过市,可能吗?
  
  就算他去了,能接触到谁呢?胡贵菊会信他的话?
  
  很显然,这里面有鬼。
  
  和胡贵菊关系最差的林钰,八成是她在兴风作浪。
  
  这么明显的局,在糊弄朕吗?
  
  朱祁钰目光闪烁。
  
  贺知恩如此报,他并未戳破,借坡下驴。
  
  后宫需要的是平稳,不能继续处于暗涛汹涌之中了。
  
  林妃也不能敲打,她还怀着身孕呢,就当不知道,此事就此揭过罢了。
  
  至于真凶是谁,并不重要。
  
  仁寿宫来背锅吧。
  
  宫中的太监,最会见风使舵,诞下皇子的皇妃,那是一个都不敢得罪的。
  
  “冯孝。”
  
  朱祁钰忽然开口:“皇家商行董赐一个人忙不过来,让贺知恩去帮忙吧。”
  
  冯孝瞳孔微缩,皇帝这是在贬斥贺知恩。
  
  贺知恩哪里做错事了吗?
  
  “去做副提督太监。”
  
  朱祁钰道:“皇家商行还要进行拆分,需要朕的心腹,去盯着。”
  
  “等宫中事毕,朕就要着手拆分了。”
  
  冯孝恍然:“奴婢代为传旨。”
  
  朱祁钰颔首,然后坐在椅子上,开始处置公务。
  
  儿子多了。
  
  有一个绝佳的好处,就是扛杀。
  
  若皇帝一根独苗,皇子就是皇帝最大的弱点。
  
  可皇帝十几个儿子,害死一个,下面还有十个人等着接班呢,还不如不害呢。
  
  所以皇子反而没了风险,只需要制衡后宫即可,免得嫔妃戕害皇嗣。
  
  有好处,亦有坏处。
  
  儿子多了,必然斗争激烈。
  
  “冯孝,开始准备皇后的册封礼吧。”朱祁钰吐出一口浊气。
  
  唐贵妃赢了皇后位,却丢了在皇帝心中的地位。
  
  不知是有所得,还是有所失。
  
  宫中疾风骤雨,京中一切如常。
  
  而西厂太监郑有义,却来到巡捕营,提一个人。
  
  曹吉祥重获圣恩。
  
  也不敢和西厂耍横,任由郑有义把袁彬提走。
  
  没错,袁彬还没死呢。
  
  他家人被折磨死了。
  
  他却还被关在牢里,还活着呢。
  
  在等死的时候,郑有义打开了牢房,问他三句话:“可想重获新生?”
  
  “想!”
  
  袁彬一腔忠义喂了狗,导致全家遭殃。
  
  就此堕入魔道,以佛化魔。
  
  “可有滔天恨意?”郑有义又问。
  
  “有!”
  
  袁彬眸中充斥着杀意,他愿意以身饲魔,以杀止杀。
  
  “可愿为陛下忠犬?”
  
  “愿意!”袁彬重重磕头。
  
  能给他重生机会的,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,就是皇帝!
  
  “从即日起,伱袁彬便为西厂百户。”
  
  郑有义把袁彬带走了。
  
  而刘玉找到曹吉祥,说:“营督,那袁彬最恨您,去了西厂,怕是要报复您呀。”
  
  “哼,本督简在帝心。”
  
  “皇爷是本督的依仗。”
  
  “他袁彬算个什么东西,一只背弃旧主的野狗罢了!”
  
  曹吉祥忘了,他也是这样的野狗。
  
  刘玉不敢说什么。
  
  巡捕营有了新任务,督促佛道,为四龙降世背书。
  
  袁彬走出牢房,刺目的阳光,让他眼睛难以适应,顿时露出了悲凉的笑容:“我袁彬,回来了!”
  
  他回眸看了眼巡捕营。
  
  有些人,注定该死!
  
  就让我袁彬亲手终结这一切吧。
  
  郑有义坐上了官轿,在轿子里看着袁彬,嘴角翘起,要的就是这样的人。
  
  一条人人嫌弃的野狗,进了西厂,就会成为撕咬贵人的疯狗。
  
  倭郡王府。
  
  闻听皇帝一天生了四个儿子,朱祁镇哭了一晚上。
  
  百王街,诸王如丧考妣,比自己死了儿子还痛苦。
  
  以前皇帝没儿子,做事还算畏手畏脚的。
  
  如今有了儿子,还会对诸王这么仁慈吗?
  
  京师悄无声息地出现一条谶语:天生祥瑞,四龙临朝,天生异象,日诞四龙。
  
  这种声音甚嚣尘上。
  
  翌日早朝。
  
  朱祁钰端坐龙椅之上:“京师有相士说,日诞四龙,乃是天降异象,朱家要有圣人诞生,是以上天才降下福瑞。”
  
  什么都得靠包装。
  
  然后大肆鼓吹。
  
  看看人家正一道,历代祖师,都是这样鼓吹出来的,至于搞政治的,哪个不是吹出来的。
  
  不吹谁知道你做了什么功绩?
  
  没人给诸葛亮吹,诸葛亮自己写出师表,自己吹。
  
  “四龙降世,亘古未闻。”
  
  “老臣查阅历史,却鲜有所闻。”
  
  “但古之没有,方是祥瑞。”
  
  胡濙都编不下去了。
  
  真的找不到历史作为依托,他也想整点史料,为皇子正名。
  
  问题是找不到啊。
  
  像陈宣帝、唐明皇、宋徽宗,都是生儿子狂魔,陈宣帝生了42个儿子,唐明皇生了30个儿子,宋徽宗生了38个儿子。
  
  也没有一天诞下四个的。
  
  最牛的还是宋徽宗,生了80个儿女。他被掳去金国后,还生下了6个儿子,8个女儿,心真大啊。
  
  真的找不到史料依托,反正跟着吹就完了。
  
  朝臣都跟着吹。
  
  朱祁钰嘴角翘起:“以前朕长子薨逝,就没了儿子。”
  
  “本来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。”
  
  “但是,上天怜悯朕。”
  
  “朕为了大明鞠躬尽瘁,上天看到朕的功绩,便赐给四个麒麟儿给朕,赐下祥瑞,昭示着大明国祚延绵。”
  
  “上苍不负朕,朕必不负天下臣民!”
  
  “朕欲开太庙,告知列祖列宗。”
  
  这是正经事。
  
  朝臣高呼万岁。
  
  朱祁钰需要全体朝臣的背书,需要天下文人的背书。
  
  “诸卿的报纸办得都不错。”
  
  “今日下朝后,就写几首四龙临朝的诗歌,明日刊登报纸。”
  
  “朕要看的。”
  
  朝臣哪里敢说不啊。
  
  就是硬吹呗。
  
  换做以前,一定有文人捧皇帝臭脚,想趁势而起,但现在皇帝不喜欢这一套,堵住了这条路。
  
  此事姑且告一段落。
  
  朱祁钰正色道:“薛瑄上的奏章,诸卿都看了吧。”
  
  “朕欲迁孟庙于广西,改江州为孟州,再开孟圣学宫,广邀天下名士,聚于孟州,辩论于学宫之中。”
  
  “朕希望大明再诞生一位新圣。”
  
  孔氏都迁走了。
  
  孟氏被迁走,只是时间问题。
  
  问题是广西,那可不是个好地方啊。
  
  “陛下之心在安南?”姚夔率先发声。
  
  “不止安南。”
  
  朱祁钰站起来:“若以广西为中心,云贵湘粤交五省围着广西,将广西围为中心之地。”
  
  “朕收回交趾,再灭占城、老挝等国,就以孟州为核心,建造巨城,挟制南方。”
  
  “山路不必担心,安南、老挝、占城等国多的是人口,征召其民修路即可。”
  
  “哪怕是十万大山,朕想夷平,也能做到!”
  
  反正将那些人累死,朱祁钰也不心疼,然后移汉民过去,岂不美哉?
  
  姚夔却道:“陛下,大明不能做的太明显。”
  
  “姚卿何意?”
  
  姚夔抚须笑道:“大明乃天朝上国,从未有过吞并弱小之举动,是以小国安心,朝觐大明,奉大明为宗主国。”
  
  把野心收一收,别让人看出来。
  
  “姚卿之言,朕受教了。”
  
  朱祁钰觉得有点狂:“建孟庙之后,朕欲流放一批罪犯入广西……”
  
  “陛下不可!”
  
  姚夔高声道:“广西山峦叠聚,绝非善地。”
  
  “这些罪犯,作奸犯科,都非善类。”
  
  “去了漠北尚可,不得不依托朝堂,能在漠北繁衍生息。”
  
  “可去了广西,就有聚众乱事的可能性!”
  
  “之前锦衣卫提督太监金忠上书中枢,他已经从江西移出一些士族,填充广西。”
  
  “老臣以为,这是最好之事。”
  
  “以中原之士,填充广西,能让广西快速汉化,同时又能传播文化。”
  
  “陛下当不吝惜田土,大肆分给士族,再给他们建造宅子,令其填充地方政治,触角深入民间。”
  
  广西移走土人后,已经成为一张白纸。
  
  姚夔却想用士族,填充广西,让广西成为下一个江西。
  
  但是。
  
  这是最好的移民方式,也能让中枢最快、最充分地掌控广西。
  
  朱祁钰颔首:“金忠做的不错,不止要填充广西,还要填充湖南,广东,甚至可酌情填充福建一些人。”
  
  士族移民,拖家带口,带着家丁、奴婢、财货,浩浩荡荡。
  
  甚至,还有官兵护送。
  
  普通百姓移民,肯定被官民騒扰,但士族移民,官兵都得供奉着。
  
  “陛下圣明!”
  
  姚夔的意思是,罪犯可以填充去平原地带,山地是不行的,容易造反。
  
  “江西空出的地方,可否填充些宗室进去?”朱祁钰问。
  
  姚夔反对,理由老生常谈了。
  
  “陛下,天下流民尚多,可转移至江西,酌情安置。”
  
  “陛下也可鼓励生育,让民间百姓多多生孩子。”
  
  说到这里,姚夔却跪在地上,从袖兜里拿出一本奏章:“老臣请陛下,下圣旨,严惩溺杀女婴之父母!”
  
  在江西,南直隶,浙江,福建,溺杀女婴之事非常常见。
  
  “呈上来!”
  
  朱祁钰脸色紧绷。
  
  这是浙江布政使彭时上的奏章,描述了江南地区溺杀女婴的普遍现象。
  
  “灭绝人伦!都是畜生!”
  
  朱祁钰一巴掌拍在龙案上,然后丢在地上:“念!”
  
  太监郭印朗读奏章。
  
  这种事是普遍现象,重男轻女,自古有之。
  
  而普通家庭,养不起太多孩子,就去女留子,用有限的钱粮,供养尽可能多的儿子。
  
  女婴则大批大批的被溺杀。
  
  有的山峰掘开,会发现遍地是婴孩尸体,都是女婴。
  
  太祖时就下了圣旨,申斥此事。
  
  太宗时也下过圣旨。
  
  奈何效果寥寥,该溺杀还是溺杀。
  
  可他们就不想一想,都生儿子,没人家生女儿,那么儿子长大后,能娶上媳妇吗?
  
  人口结构极端不合理。
  
  导致女儿家彩礼疯涨,贫困人家几乎很难娶上媳妇。
  
  朱祁钰不敢说倡导男女平等,起码要给女人权力,让女人顶这半边天!
  
  “虎毒不食子,朕看这些人,连畜生都不如!”
  
  朱祁钰厉喝:“刑部,加一条律法,发现溺杀婴孩者,其父脸上刺字,全家一律移民至广西!”
  
  “溺杀女婴者,满脸刺字,朕要羞煞他们!”
  
  你们不是重男轻女吗?
  
  就在你们的脸上,刺上女字,全是女!刺满整张脸!
  
  看谁还敢溺杀女婴!
  
  “陛下……”姚夔想劝。
  
  “莫劝!”
  
  “他们都自以为聪明,自己不生闺女。”
  
  “那他们就没想过,自己儿子以后能娶上媳妇吗?”
  
  “娶不上媳妇,生那么多儿子有个屁用!”
  
  朱祁钰冷冷道:“朕说江南的彩礼疯涨呢?”
  
  “原来是闺女少呀,换做朕,朕家里有闺女,不愁嫁,为什么不提高价钱?”
  
  “以前女方还陪送嫁妆,现在都不陪送了,连彩礼女方家都收起来,不带回夫家了。”
  
  “就这样,也是一女难求!”
  
  “朕说呢,天下太平这么多年,为何人口不增长呢?”
  
  “景泰七年的人口,才五千多万。”
  
  “天下承平百年,人口为何不激增?”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?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