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 > 第233章 陛下谈判谈得很好,但下次别谈了……

第233章 陛下谈判谈得很好,但下次别谈了……

第233章 陛下谈判谈得很好,但下次别谈了…… (第1/2页)

“原来是御史呀!”
  
  朱祁钰嗤笑:“来人,把他舌头割下来,”
  
  阮敏眼珠子瞪得溜圆,这大明皇帝妥妥的暴君,明廷以礼传世,怎么能容忍如此暴君统治天下呢?
  
  但两个太监按住他,一个太监拿出一把小刀,捏开嘴巴,把刀子塞进去。
  
  就这里割吗?
  
  这是大明?还是野蛮的蒙古啊?
  
  黎鐉吓坏了,连连磕头:“求陛下息怒,求陛下息怒,饶了外臣吧!”
  
  刀尖划过软肉,阮敏惨叫时,哆哆嗦嗦流出了尿。
  
  朱祁钰挥挥手,指着地上的一滩:“怎么尿了?”
  
  阮敏脸色惊恐,伸手摸了摸舌头,舌头还在。
  
  赶紧磕头,哆嗦道:“陛下神威盖世,外臣如路边野草,震恐于陛下神威,求陛下恕罪!”
  
  “哈哈哈!”
  
  朱祁钰大笑:“原来也会说人话呀!”
  
  阮敏这一刻明白了,齐政和蒋守约那诡异的眼神,原来这养心殿,就是个修罗场。
  
  难怪说,来大明的外国使臣,他们的待遇是最好的。
  
  也是他们作死,非要见皇帝,结果遭罪了吧?
  
  “朕听说安南王,不用朕的年号,却自己起年号,安南国皆用他的年号,这是什么道理啊?”
  
  朱祁钰语气很拽,气势上不服输。
  
  大明三年内都无力南征。
  
  肢解了鞑靼,需要大量时间消化的,两广又在犁平中,云贵尚未犁清,根本抽不出手来攻伐安南。
  
  但说话得豪横。
  
  装强大嘛,这套路大明熟。
  
  黎鐉刚要开口,朱祁钰却指着阮敏:“你说!”
  
  “回、回陛下,大明陛下仁慈,宗藩体系之下,允准我王拥有自己年号。”
  
  阮敏的气势都被吓没了。
  
  本是义正严词的事,却把他弄得哆哆嗦嗦。
  
  “传朕旨意,即日起,大明宗藩,撤其年号,全部启用朕的年号,阳光下的土地,不允许有两个年号!更不许有两个皇帝!”
  
  朱祁钰就是针对安南王。
  
  朝鲜也用自己的年号,甚至倭国还有天皇呢。
  
  说来说去,大明要的就是一个名头。
  
  从宗藩,变成周天子。
  
  阮敏偷瞄黎鐉一眼:“陛下,此事还须外臣回国报与大王……”
  
  “看来安南王想跟大明打一仗啊?”
  
  朱祁钰嗤笑:“好,朕允了,想打就打!”
  
  “陛下呀。”
  
  “安南上下视陛下如君父,绝不敢有半分不恭敬。”
  
  “您是天下最慈爱的父亲,怎么能攻打自己的孩子呢?”
  
  阮敏匍匐在地,神色震恐。
  
  这个使臣当的是真难啊。
  
  “儿子不听话,朕这个当爹的,教育教育,有错吗?”朱祁钰问。
  
  “没错!”
  
  阮敏震恐道:“外臣这就传陛下旨意回国,请安南王撤其年号!”
  
  “什么请安南王!”
  
  “安南王不过区区一王爵,在朕眼里,都不如宫中一个太监珍贵。”
  
  “限期三个月,撤其年号!”
  
  “违期,朕派百万大军,横扫安南!”
  
  朱祁钰语气凌厉:“别忘了,安南是在大明的扶持下,才建立起来的!”
  
  “你们的祖王,不过是大明的走狗!”
  
  “是朕的玩物!”
  
  “若逼朕兵临河内,那就不是撤其年号了!”
  
  “而是,将历代安南王从坟墓里扒出来,鞭尸!”
  
  朱祁钰动动手指。
  
  两个太监又把阮敏按住。
  
  “陛下饶命啊!”
  
  阮敏张嘴的瞬间,刀锋进去,使劲一绞,一截舌头被丢在地上。
  
  鲜血灌进阮敏的嘴里。
  
  但为了不让他死,两个太监按住他,不许他动。
  
  场面极为血腥。
  
  黎鐉被吓晕了。
  
  哗啦!
  
  一盆凉水,把黎鐉泼醒了。
  
  安南使团压根就没见过这等场面呀。
  
  大明皇帝向来是最讲礼的,这景泰帝活脱是个暴君,喜好虐杀人。
  
  黎鐉匍匐在地,吓傻了。
  
  “横扫漠北的百万雄师,如今正无处安放。”
  
  朱祁钰笑着咨询:“朕很想再打一仗,平定安南国也不错啊。”
  
  “黎鐉,你说呢?”
  
  阮敏不停摇头。
  
  景泰帝用他的舌头,彰显大明的强大。
  
  显然,大明是真的想打仗,但安南不行啊。
  
  如今的安南国,被史书称为后黎朝,是宣德三年,大明撤离交趾后,建立的朝代。
  
  当今皇帝黎濬,是第三代皇帝。
  
  其人好酒瑟,行暴政,残害宗亲,可以说是一无是处。
  
  安南正在衰弱的时候。
  
  而大明,正值强大。
  
  不能以卵击石。
  
  “求陛下明鉴。”
  
  “安南向来尊崇大明,不敢有任何不敬。”
  
  “求陛下莫要发天兵,征伐您的忠诚子民!”
  
  这一刻,黎鐉只感受巨大的耻辱。
  
  可庞大的大明比起来,安南算得了什么呢?
  
  他是安南王子,就得承受这份侮辱。
  
  “子民?”
  
  朱祁钰对这个字眼很讨厌,安南人压根就不想当明人!
  
  既然给伱们机会,你们不当。
  
  那就永远别当了。
  
  “仆人罢了!”
  
  这个词语,非常侮辱人。
  
  黎鐉却磕头道:“安南上下,俱是陛下的仆人。”
  
  “哈哈哈!”
  
  朱祁钰得意大笑:“你是懂事的,就让安南王赔偿朕一万船粮食,方能息朕之怒。”
  
  “一万船粮食?”
  
  黎鐉被吓到了,安南贫瘠,上哪凑这么多粮食去呀?
  
  “怎么?希望朕发兵攻打安南?”朱祁钰眼神玩味。
  
  “求陛下开恩!”
  
  “安南绝不敢触怒上国天威!”
  
  “但一万船粮食,安南绝对凑不出来呀!”
  
  黎鐉磕头。
  
  安南派使团前来,就是担心被大明攻打。
  
  结果派来使团,反而惹来大明天兵,他就是安南的罪人。
  
  “自古至今,忠诚的仆人,会用自己的命保护主人。”
  
  “安南人既是朕的奴仆。”
  
  “为何不能为了朕,而饿着点肚子呢?”
  
  朱祁钰就是眼馋安南的粮食。
  
  安南人愿意死多少就死多少呗,明人不死就没毛病。
  
  黎鐉有点目瞪口呆:“安南百姓也是陛下的子民,请陛下垂恩!”
  
  其实,他也不在乎底层百姓死不死。
  
  问题是安南王喜欢大建土木,修筑宫殿,这么多粮食能修筑多少座宫殿呀?
  
  安南王应该不会答应的。
  
  “那就八千船,不能再少了!”朱祁钰也发现了,安南王好像真的能送给大明粮食。
  
  他本就随口一说,这么一诈,诈出干货来了。
  
  阮敏却挣脱开太监的束缚。
  
  爬过来,呜呜说话,一边说,嘴里一边流血。
  
  但他不在乎,说话含糊不清的。
  
  黎鐉看着他的惨状,却还在为安南据理力争,不禁潸然泪下。
  
  “一千船?打发要饭花子呢!”
  
  朱祁钰勃然大怒:“让安南王洗干净脖子,朕不摘其狗头,难消其愤!”
  
  他嘴上骂,心里乐开了花了。
  
  冯孝都惊呆了,安南这么富裕吗?
  
  一千船的粮食,说进贡就进贡?
  
  “呜呜呜!”
  
  阮敏不停磕头,然后边说边比划,意思是不能再多了。
  
  朱祁钰为何要断阮敏的舌头?
  
  因为阮敏懂外交,所以他不想让阮敏说话,忽悠安南王子黎鐉,让他听话。
  
  该死的家伙,割了舌头还不老实?
  
  “阮敏,朕在和安南王子说话,你却频频插嘴,算个什么东西你呀!”
  
  朱祁钰面露恼色:“他舌头没割干净,再割一遍!”
  
  太监又把阮敏按在地上。
  
  阮敏满脸绝望。
  
  黎鐉也是聪明人,明白皇帝是要好处,而不是真的要打仗。
  
  “求君父开恩!”
  
  黎鐉磕头:“阮敏乃父王宠臣,其家族势力庞大,能左右朝局。”
  
  “就算外臣在此答应陛下。”
  
  “万一其阮家从中作梗,粮食怕是难以运到大明呀!”
  
  这是个聪明人。
  
  看穿了皇帝的心思。
  
  “威胁朕?朕缺几船粮食吗?”
  
  朱祁钰可不会按照他的节奏走,挥挥手:“砍了,拖出去喂狗!”
  
  黎鐉刚要磕头求饶。
  
  哗啦!
  
  一蓬热血,溅在他的侧脸上!
  
  阮敏瞪圆了眼睛,绝望地倒在地上,尸体被太监拖出养心殿。
  
  本来空气清新的养心殿,瞬间血腥味弥漫。
  
  “黎鐉,回去告诉阮敏的家族,是他的君父杀了他。”
  
  “想报仇,来找朕呀!”
  
  朱祁钰面露凶色:“想从中作梗,好呀,朕看能不能诛尽天下姓阮的?”
  
  黎鐉震恐地匍匐在地上。
  
  安南使团里有胆子小的,已经尿出来了。
  
  这就是皇帝之威。
  
  皇帝哪里都不去,但一句话,却咫尺天涯,天涯海角地杀人!
  
  “八千船粮食,一船都不能少!”
  
  朱祁钰绷着脸,尽显皇帝威严。
  
  黎鐉哭哭啼啼道:“求陛下谅解,安南真的凑不出这么多粮食呀,安南最多能拿出三千船粮食,多得真拿不出来了!”
  
  嘶!
  
  连朱祁钰都倒吸口冷气。
  
  三千船啊!
  
  谁说安南不富!谁,站出来,看朕不劈了你九族!
  
  北方哪个省,能拿出三千船粮食?
  
  南方又有几个省能做到?
  
  “才三千船?”
  
  朱祁钰脸色不屑:“大明随便一省,粮食都比三千船多。”
  
  听皇帝还不满足,黎鐉哭泣道:“陛下呀,安南贫瘠呀,给上国交上这些粮食,怕是国民要饿死多半。”
  
  产这么多粮食,还贫瘠?
  
  那大明能剩下几个省富裕的?一个巴掌数得过来。
  
  “罢了,也不至于让安南百姓饿死,就三千船吧,三个月内,运送去廉州府。”
  
  朱祁钰一副开恩的模样:“既然安南恭顺,朕便赐恩于安南。”
  
  “在分茅、广南关、凭祥,开三座市场。”
  
  “可允准安南来大明贸易。”
  
  “改广南关为朱雀关,在此设市舶司,负责和安南贸易。”
  
  冯孝眉毛一挑,刚想提醒皇爷,广南关和分茅岭可是大明的南大门,若放开贸易的话,安南可从此两关长驱直入。
  
  黎鐉也镇住了。
  
  不止是贸易,而是开放关隘。
  
  广南关是大明的南大门,战略性是极重的。
  
  皇帝却直接放开,这叫施恩。
  
  运送三千船粮食,就能让大明不设防,未免是好事呀。
  
  大明不设防,就说明没有吞并黎朝的野心,倒可以高枕无忧了?
  
  “外臣谢陛下天恩!”
  
  “先别急着谢恩。”
  
  朱祁钰站起来,走到地图前,指着大明和安南交界的地方(芒街):“朕欲在此建城,为凤凰城。”
  
  “两国在此贸易,而安南有所需,都可在这里买到。”
  
  “大明有的,朕都可赐给安南。”
  
  “用区区三千船粮食,换朕的施恩,你们赚大发了。”
  
  用三千船粮食,换这么多的好处吗?
  
  这年代,开贸易,那是大明施恩。
  
  黎鐉赶紧磕头谢恩。
  
  “陛下,此城是归属大明?还是安南?”黎鐉问了一个很蠢的问题。
  
  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安南的国土,不是朕的吗?”朱祁钰问他。
  
  黎鐉吓得磕头:“外臣不是这个意思,安南建城之法远不如大明,是以外臣想请大明建城。”
  
  “凤凰城既然是朕赐的名。”
  
  “自然是要用心建的,朕会令蒯祥亲自设计城池,银子朕来出,安南出些劳力即可。”
  
  “海盗也无须担心,朕自然会剿灭海盗的。”
  
  朱祁钰脸色微缓:“蒯祥可知道?这紫禁城,便是蒯祥一手设计的。”
  
  “凤凰城与有荣焉!”黎鐉磕头。
  
  又交代几句,便打发他走了。
  
  安南使团刚走。
  
  朱祁钰就忍不住站起来,满脸激动:“三千船粮食呀!快,把重臣都宣来,快去!”
  
  胡濙等人也目瞪口呆:“安南哪来这么多粮食?不可能,绝不可能!”
  
  安南国本就是交趾省。
  
  能产多少粮食,大明还能不知道吗?
  
  “黎鐉既然敢开口,就不敢骗朕。”
  
  朱祁钰也纳闷,这个时代红河平原还没有开发出来呢。
  
  安南多山,种植粮食的地方不多,怎么可能这么多粮食呢?
  
  “陛下,安南可与占城、真腊、老挝、暹罗等国交易。”
  
  于谦沉声道:“那些小国君主,一心享乐,自然不会为国内百姓着想,想来其国百姓,怕是要饿死很多了。”
  
  朝臣认为这种可能性大。
  
  但真能运来三千船粮食的话,大明粮食危机可就解了。
  
  “这也变相说明,安南富庶。”
  
  “先帝放弃交趾,朕要重新收回来。”
  
  见群臣要劝,朱祁钰摆摆手:“朕知道,现在不是着急的时候,朕等得起。”
  
  “陛下,押解粮食入广西,需要一员干将啊。”耿九畴道。
  
  “你可有人选?”
  
  “回陛下,此次犁庭广西,威震广西的有三人,方瑛、欧信、陶成三将,当派其中一人督粮。”
  
  耿九畴欲言又止:“倘若安南国反悔,需要督粮官派兵攻打安南!”
  
  “绝对不行!”
  
  白圭坚决反对:“现在不是动兵的时候。”
  
  “今年连年战事,粮食短缺,应该先渡过难关再说。”
  
  “尤其安南摄于大明之威,应该一战灭其国。”
  
  “而不应该温水煮青蛙,安南还不配。”
  
  白圭的心也大。
  
  想直接派兵,夷平安南国。
  
  “若被安南瞧出我大明虚弱,岂不反咬一口?”耿九畴针锋相对。
  
  朱祁钰摆摆手,示意别争了:“没到那一步。”
  
  “打什么仗呀,安南王是什么明君吗?”
  
  “其人两岁登基,亲政不久,好瑟好酒,无甚才干。”
  
  “而且其国内危机四伏。”
  
  “朕刚刚翻阅了安南归档,他父亲黎元龙原本立黎宜民为王,却因其母又改立现在的安南王黎濬。”
  
  “如此改立太子,后患无穷呀。”
  
  “偏偏这个黎宜民还被封为谅山王,还活着呢。”
  
  “所以,安南王绝对不敢打仗,也不会打仗的。”
  
  “朕允其开四座贸易市场,一处市舶司,他们损失的粮食,很快就能赚回来的。”
  
  “就算有摩擦,也不至于直接开战,派一将督粮即可。”
  
  “小打小闹,算不得什么。”
  
  白圭和耿九畴跪拜道:“陛下圣明。”
  
  “从中枢派一文官去,再令欧信……陶成吧,去凤凰城,准备接手粮食,把粮食暂时囤积在廉州府,再行调派。”
  
  朱祁钰心中有了人选。
  
  “朕本想派王越去,但中枢离不开王越啊。”
  
  “就派军机处行走夏埙去吧!”
  
  “夏埙巡抚过广西,对广西甚是熟悉,其人又善韬略,给朕的上书中,见解不凡。”
  
  “也考校考校他,看看是不是位干练之才。”
  
  夏埙是景泰二年进士。
  
  是个可用之才。
  
  “夏埙可用。”胡濙微微颔首。
  
  此事就定下来。
  
  朱祁钰站起来,走到地图前,指着最南边的一个角,笑道:“朕将此设为凤凰城,可知道原因?”
  
  地图简陋,大家看不明白。
  
  岳正小声道:“此城是否越过了十万大山?”
  
  “没错,这座城设在山的对面,在安南国内。”
  
  朱祁钰笑道:“一旦大明和安南开战,可运兵至此,不必翻越大山,从朱雀关出兵了,走水路,在此地登陆即可。”
  
  当然,这也是皇帝的一厢情愿。
  
  安南不可能没有能人,一定能看出此地战略位置之重要的。
  
  一点会想方设法,防备明军在此登陆。
  
  毕竟交趾本是大明的,以皇帝之强势,一定会想方设法拿回交趾的。
  
  “陛下之用心良苦,臣等拜服!”
  
  胡濙叩拜:“此次陛下为大明谋福,不惜纡尊降贵,亲临谈判,不嫌奔波之苦,为大明赚取利益,为国为民。”
  
  “但请陛下,下次不要了。”
  
  翻译过来,就是你谈得很好,但下次别谈了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?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