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 > 第199章 复盘土木堡,这叫打仗?干脆抹脖子自杀算了!

第199章 复盘土木堡,这叫打仗?干脆抹脖子自杀算了!

第199章 复盘土木堡,这叫打仗?干脆抹脖子自杀算了! (第1/2页)

“求求公公怜悯太妃。”
  
  刘氏行万福礼:“婆母有疾,请公公允许医治。”
  
  “王妃请便。”
  
  许彬瞥了眼真晕过去的汤太妃,嘴角翘起,这回不能给皇爷添堵了。
  
  刘氏打发家丁,把太妃背回去。
  
  啪!
  
  晕厥过去的庆王,又被抽醒了。
  
  她过来感谢的时候,偷偷给许彬塞了一块玉佩:“大人,求您抬抬手,别闹出人命来,事后必有重谢。”
  
  许彬朝她轻轻一笑,脚尖并拢,给行刑太监传递暗号。
  
  果然,那鞭声明显变小。
  
  刘氏对许彬感恩戴德。
  
  暗骂那老厌物,宫里的公公多好说话呀?
  
  花点钱财就能打通关系,哪有你们想的那么复杂?
  
  早就该让本王妃当家,你们都瞎了眼,本王妃的能力你们视而不见,只能看到本王妃的缺点!
  
  以后这种日子就再也没有了!
  
  三十鞭子打完。
  
  许彬回漠北王府禀报。
  
  庆王被放了下来,奄奄一息,人还没死。
  
  庆王府狭窄,只能和亲儿子放在一块,让医者医治。
  
  安化王妃过来探望,问刘氏:“婆母可看过医者了?”
  
  初代庆王有六个儿子,活着被封王的有五个。
  
  初代庆王死后,长子朱秩煃和次子朱秩燽争位,当时闹得沸沸扬扬。
  
  后来朱秩煃仗着母亲汤太妃,继承庆王位,朱秩燽获封靖宁王,但获封王爵后就死了,死因一直是个谜团。
  
  另外两个郡王,都没活到成年。
  
  活到现在的庆藩,只有庆王和安化王朱秩炵两位。
  
  “用伱管?”刘氏瞪着安化王妃。
  
  安化王是庶子,从小就惧怕汤太妃,王妃出身农家,在王府里更是没什么话语权。
  
  被刘氏训斥后,赶紧垂下头。
  
  夫妻俩报团取暖。
  
  “贱户出身的贱胚子,天天痴心妄想,婆母自然由本王妃照料!轮不到你插手!”刘氏色厉内荏之后,竟后悔了。
  
  竟在想,她毒死汤太妃后,让安化王妃背锅。
  
  顺手除掉了安化王妃,她就一家独大了。
  
  “等一等!”
  
  刘氏叫住她,恶狠狠道:“不能便宜你这贱胚子,本王妃尚需照料王爷,你去照料婆母。”
  
  “妾身遵令!”安化王妃就是个受气包。
  
  她丈夫安化王也是个受气包。
  
  安化王是初代庆王第四子,亲眼看见大哥二哥争位,二哥忽然病逝,儿子也死了,靖宁王一脉无人承嗣。
  
  三哥朱秩爃待人宽厚,五弟朱秩炼少而聪慧,却都没有成年。
  
  偌大的庆藩,只有一个亲王,一个郡王,孤孤零零。
  
  安化王要不是会装疯卖傻,逆来顺受,他估计也活不到成年的。
  
  当天晚上,汤太妃暴毙。
  
  消息传入宫中。
  
  已经第二天天亮了。
  
  朱祁钰正在听怀恩讲经义。
  
  “怎么死得这么突然?”朱祁钰皱眉,刚进宫,晚上就死了,岂不让天下人怀疑?
  
  “回皇爷,庆王府关门,不许任何人探望。”
  
  朱祁钰乐了,有这么蠢的人?
  
  这不摆明了告诉别人,汤太妃死得有鬼吗?
  
  “让周瑄去查,宗人府协助。”
  
  苦练九个月。
  
  早晨锻炼半个时辰,晚上散步半个时辰。
  
  朱祁钰练出肌肉,身上越来越硬。
  
  胃口也变得很好。
  
  原主一顿勉强吃一碗饭,还病恹恹的,他一顿吃两碗饭,肚子里还有空隙,要吃点水果,才有饱腹感。
  
  头顶的白发,竟然变黑了。
  
  出现了逆生长。
  
  这和太医院给他搭配的膳食有关系,谈允贤和太医院给他搭配出的膳食,真是狗闻了都跑路。
  
  但朱祁钰吃了三个月,顿顿都吃。
  
  不好吃的,才有营养。
  
  随着饭量增大,某些方面也在变强,但他竭力控制,胡濙说七到十天最合时宜。
  
  他就固定时间,绝不过度,浅尝辄止。
  
  平时再想,也清心寡欲。
  
  他活生生把自己过成了工具人。
  
  擦拭干净,换上冕袍,步行去奉天殿。
  
  他身形比之前魁梧了不少。
  
  他身材不高,约莫176。
  
  之前胎胎歪歪的,虽然很瘦,看不出魁梧来。
  
  但身材塑形后,他肩膀挺直,腰杆极直,肌肉撑起了宽衣大袍,显得人高大魁梧。
  
  今日特殊,腰间挎着剑。
  
  龙行虎步走上丹陛,坐上龙椅。
  
  “都起来吧。”
  
  朱祁钰把腰杆拔得笔直,如军人一般,一举一动充满力量感。
  
  “就查出个冰山一角,却让朕触目惊心啊。”
  
  朱祁钰缓缓道:“这是东厂的密奏,读给你们听听!”
  
  “大明第一国公,竟然倒卖军械,导致民间军械泛滥!”
  
  “厂卫查到的那个地下室。”
  
  “在阜成门附近,还有两个!”
  
  “每年从他们手中流出去的军械,不计其数。”
  
  “触目惊心。”
  
  “而这些钱,分成无数份,送到了京中达官显贵的手中。”
  
  “诸卿,谁收到了?”
  
  刚站起来的朝臣,全部跪下。
  
  “没人说话?”
  
  “就是说都没有喽?”
  
  “好!既然尔等清白,那就都起来。”
  
  朱祁钰嘴角勾起笑容:“来,把张忠一家,宣上殿来,就在奉天殿上审,朕亲自审。”
  
  朝臣惊呼一声。
  
  “陛下,两日没有处理朝政,天下大事堆积很多,请陛下先以朝政为重!”张凤劝谏。
  
  “张爱卿,心虚什么啊!”
  
  张凤不干了:“微臣一片公心,可照日月,微臣有什么可心虚的?”
  
  他跪在地上:“陛下,若微臣拿了一两银子,请陛下斩微臣的脑袋!”
  
  “拿了二两银子,请陛下杀微臣一子!”
  
  “拿三两银子,请陛下斩我张氏全族!”
  
  “微臣绝无二话!”
  
  张凤掷地有声,正义凛然。
  
  “有些誓言别发早了。”
  
  朱祁钰阴恻恻道:“把张忠带上来!”
  
  很快,张忠一家,和张家的管家,都被带到奉天殿上来。
  
  张忠等人行礼叩拜。
  
  “朕听范青说,你是个硬汉,朕以为你不会拜朕呢。”朱祁钰跟张家管家说话。
  
  “小人是明人,就得拜圣天子。”
  
  管家说话很费劲,他进了诏狱,过了两遍刑,还能走路说话,绝对是硬汉。
  
  “看来诏狱的刑具,教会你做人了。”
  
  朱祁钰嗤笑:“说说吧。”
  
  “陛下让小人说什么啊?”管家说话含糊不清。
  
  啪!
  
  带他进来的太监,用戒尺狠狠抽他的脊背,那管家痛得趴在地上。
  
  “在奉天殿上,要大声说话!”
  
  那太监阴惨惨道:“让皇爷辨别你的声音,活腻味了?掂量掂量,你还有儿孙呢!”
  
  管家慢慢爬起来,恭敬磕头,嘶哑着嗓子说:“小人请问陛下,让小人说什么?”
  
  啪!
  
  戒尺又打在脊背上。
  
  管家感觉脊骨被打断了。
  
  这是铁尺,行刑的太监还不留手,轻轻打一下,都皮开肉绽,何况重重一击,能把脊骨打断。
  
  “敢问皇爷?你是什么身份,自己不清楚吗?贱胚子!”
  
  太监提醒他:“再啰嗦,你女儿就要去接客了,掂量掂量。”
  
  朱祁钰笑眯眯地看着行刑。
  
  这种人就是皮子紧,帮他松松,才会老实。
  
  什么忠仆?
  
  就是刑罚没到位而已。
  
  进了诏狱,神仙也得吐口。
  
  “是他!”
  
  管家指向了张凤。
  
  张凤目瞪口呆:“污蔑,这是污蔑!”
  
  管家呕出一口血,用袖子擦了擦,坚持道:“军械调配,是要走户部的账,只有经过户部同意,才能层层批复。”
  
  “你是户部尚书,没有你的调令。”
  
  “军械是运不走的。”
  
  “荒谬啊!”
  
  张凤立刻辩解:“军械是先经过兵部层层审批,然后报与户部核算,核算之后,本官盖印,开始制造。”
  
  “然后又经过兵部调配,最后是本官盖印,才能一一批复下去!”
  
  “倘若本官被你收买了!”
  
  “那兵部尚书呢?”
  
  “不经过兵部尚书,靠本官一个户部尚书,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调走军械了?”
  
  “说出去没人相信!”
  
  张凤的话,朝臣跟着点头。
  
  管家忽然朝他笑了:“张大人,您知道为什么小人认识您吗?”
  
  “你是英国公府的大管事,认识本官,有什么稀奇的?”张凤辩解。
  
  “并不是!”
  
  “景泰二年年底,小人亲自造访您的府邸。”
  
  “送去12万两白银!”
  
  “是用马车解送进去的。”
  
  “张大人,您不会忘了吧?”
  
  能当第一公爵的大管家,自然有一双火眼金睛,过目不忘。
  
  张凤嗤笑出声:“没错,英国公府总共给微臣送了46万两白银!”
  
  朝臣惊呼一声。
  
  “但这些银子,几个月之前,微臣已经主动解送进入脏罚库了。”
  
  “一切都可以去查!”
  
  “本官一分都没用过!”
  
  张凤坦然道:“但本官要重申一遍,这笔钱,不是倒卖军械的脏钱!”
  
  “而是英国公府,有几个远房亲戚,想安排到户部,走了本官的关系。”
  
  “这几个人,本官早就写成奏章,报与宫中了。”
  
  管家讶然:“不对,英国公安排几个人,还用劳烦您?而且,安排几个人,几千两银子就够了,怎么要送几十万两?”
  
  “哼!”
  
  张凤冷哼:“你确定还要继续说吗?”
  
  “本官若在奉天殿上,将此事揭开,张辅都得被开棺鞭尸!”
  
  轰!
  
  整个奉天殿一片哗然。
  
  管家脸色一变,知道张凤要说什么了!
  
  他赶紧摇头,想冲过去阻止张凤。
  
  啪!
  
  那太监狠狠一道戒尺,抽在他的脊背上,他被抽翻在地,痛得浑身抽搐。
  
  想说话,那太监又抽他!
  
  不让他说话!
  
  啪啪几下。
  
  整个脊背,都被打烂了。
  
  “想彻底说清楚这些银子!”
  
  “就得先说一件往事!”
  
  “正统十四年,七月,发生了什么事,尔等都还记得吗?”
  
  张凤目光萧索,充满落寞。
  
  朝臣哗然,正统十四年七月,就是漠北王率领京营出征漠北的日子。
  
  所有明人,都记得清清楚楚。
  
  “说!”朱祁钰目光充满阴霾。
  
  “正统十四年,七月。”
  
  “也先犯边!攻掠大同!”
  
  “漠北王不听群臣劝告,于七月十七日,御驾亲征!”
  
  说到这里,张凤语气凌厉:“各地大军匆匆入京,准备严重不足,便御驾亲征!”
  
  “微臣还记得,那段时间的天气啊,只能用非常坏来形容。”
  
  “七月的天,却是绵延不绝的大雨,停不下来的大雨啊,大雨倾盆,绵延不绝。”
  
  “在路上,群臣劝谏漠北王回师,此等天气不宜出征,但王振非但不听,还辱骂群臣!”
  
  “漠北王只相信王振,不信朝臣。”
  
  “大军于七月二十三,至宣府;”
  
  “七月二十五,至万全峪;”
  
  “七月二十六日,至怀安;”
  
  “七月二十七日,至天城西;”
  
  “七月二十八日,至阳和;”
  
  “七月二十九日,至落馹(ri四声)。”
  
  张凤语气急促,对土木堡一战的情报,如数家珍。
  
  “这是大雨天啊,路途泥泞,艰行险走,大军如此急行军,丝毫不顾兵卒情绪。”
  
  “诸君设身处地去想,大军当时该多难啊。”
  
  “可谓是士气低落到了极致!”
  
  “王振不管士气。”
  
  “也不管有识之君的劝阻。”
  
  “也不管瓦剌大军正在迂回包围,形式险峻。”
  
  “更不管国家危亡!”
  
  “八月初一,终于到达大同!”
  
  “诸臣皆劝:臣子固不足惜,主上系天下安危,岂可轻进。”
  
  “但王振不听啊,漠北王更不听啊!”
  
  “不顾险恶天气,不顾险恶地理,不顾险恶局势……一条路走到黑!”
  
  过去了八年,张凤提起来,仍觉得义愤填膺。
  
  “但是。”
  
  “户部尚书王佐、大学士曹鼐、吏部郎中李贤等正直的大臣曾策划,用非常手段杀掉王振,逼銮驾回京!”
  
  “但英国公张辅老迈无胆,不敢承担风险,导致此事无疾而终。”
  
  “恰逢我军将领屡屡战败。”
  
  “杨洪、杨俊、任礼、井源、陈怀(平乡伯,儿子陈辅)接连战败,郭登想应圣驾入紫荆关暂避,遭到王振的拒绝。”
  
  “与此同时,在辽东,脱脱不花偷袭辽东,王翱、曹义,又败了!”
  
  “辽东之战,堪称耻辱!”
  
  张凤忽然大吼:“脱脱不花才多少人啊!”
  
  “虽打辽东一个措手不及,但辽东地域辽阔,大可以整装再战。”
  
  “可王翱、曹义一退再退,打不敢打,退不敢退,干脆就败,战战皆败,把整个辽东拱手让人!”
  
  “人马损失殆尽!整个辽东五十余年的积蓄,全都没了!”
  
  “这也是名臣?”
  
  “这也是名将?”
  
  “简直天下最大的笑话!”
  
  朝臣都懵了,张凤忽然发疯干什么啊?
  
  而说这些往事,和他贪银子,有什么关系啊?
  
  “战后,呈报上来的记录,脱脱不花只掳走了一万多人。”
  
  “你们信吗?”
  
  “八年过去了,辽东还剩下多少人,大家心里没数吗?”
  
  “那战报,老夫不忍卒读!”
  
  “最丢人的还不是辽东之战。”
  
  “而是甘肃之战!”
  
  “马昂和任礼、刘永成(太监,前文有),真的打了一场惊世好仗啊!”
  
  “连史书都不敢记载的好仗!”
  
  “战报送到京师,朝臣都惊呆了,这打得是仗?”
  
  “哪怕甘肃无人戍守,都比你们打得强!”
  
  “这就是正统朝、景泰朝的名将!”
  
  “哼哼!”
  
  “问问还活着的马昂和任礼吧,甘肃还剩下几个活人?”
  
  张凤眼中含泪:“大明向来报喜不报忧,呵呵,名将都是包装出来的,名臣都是吹出来的!”
  
  “敢向天下人展示一下吗?”
  
  “不敢!”
  
  “因为他们没有本事!都是吹出来的!粉饰太平罢了!”
  
  张凤在怒吼。
  
  整个奉天殿瑟瑟发抖。
  
  因为他点名的这些人,要么是如今朝堂的中流砥柱,要么儿子、孙子,都在军中效力。
  
  死了的也都是世之名将,后世会被收录入名将谱的。
  
  可谓是地图炮,把整个勋臣给轰塌了。
  
  “鹞儿岭和鸡鸣山两战,只能用耻辱来形容。”
  
  “吴克忠、吴克勤、朱勇(成国公)、薛绶、刘僧,这几战打得,史书都不敢记吧?”
  
  “老夫也不想说了,老夫这心啊,承受不住再来一次刀绞了!”
  
  “这就是我大明的名将!”
  
  “笑话!名笑话!”
  
  “幸好都死了,要是还活着,老夫就拿一坨屎,塞进他们的嘴里!”
  
  “让他们自己知道,自己多么臭不可闻!”
  
  “哪怕没上过战场的人,也不会那么打仗的!”
  
  “还所谓名将,牛都不敢像你们这么吹!”
  
  张凤发疯了。
  
  这是要彻底得罪死勋臣啊。
  
  勋臣怎么能容许,自己的祖先有污点呢?
  
  他们只会删除史料,让后人不知道这段历史。
  
  仅此而已罢了。
  
  想让他们上进?成为栋梁之材?那多累啊,还是勾栏瓦舍舒服,然后包装包装,就成名将了。
  
  后代好躺在“名将”的福泽里,狠狠吃个一千年。
  
  “唉!”
  
  “鹞儿岭和鸡鸣山两战战败之后,漠北王只能被迫驻跸土木堡。”
  
  “老夫到现在都想不明白,漠北王为什么要停驻在土木堡呢?”
  
  “当时为什么非要走怀来呢?”
  
  “七月十五日,杨洪就上表通报,怀来已经被瓦剌占据,为什么还要走这条路呢?”
  
  “难道漠北王不知道,怀来极有可能被攻占了吗?”
  
  “为什么还要走呢?”
  
  “走怀来这条路,只能被迫驻跸土木堡。”
  
  “诸君都看过土木堡的地形吗?”
  
  “那个地方,是天生被伏击的地方。”
  
  “八年来,老夫到了晚上就会想,漠北王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呢?难道一点军事常识都没有吗?”
  
  “最近,老夫想明白了!”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?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