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 > 第127章 先别说话,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,咱们再论!

第127章 先别说话,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,咱们再论!

第127章 先别说话,剖了你的心尚且不死,咱们再论! (第1/2页)

夜里的京城,鸡飞狗跳。
  
  巡捕营全员出动,鞭打京中僧道。
  
  这年代的百姓娱乐活动不多,今晚热闹却不少,看着那些高僧、道士被拉出庙观鞭打。
  
  信徒不忍直视,暗骂作孽。
  
  不信僧道的,围观吃瓜,津津有味。
  
  京中鸡飞狗跳,朱祁钰睡得安稳。
  
  早起运动后,开始用早膳。
  
  运动了两个月有余,身体越来越好,他开始提石锁,连提十次,尚且不累,过犹不及,并不多练。
  
  每日服药、用药膳,精力大大提高,每日早朝、批阅奏章,超强度工作近五个时辰,并未感到特别疲劳。
  
  饭量也大大增加,尚食局、太医院每日精心给他准备的饭菜,谈不上好吃,但以营养为主,他也不挑食,全部吃光,身体肉眼可见的康健。
  
  当然了,这也归功于戒.瑟。
  
  在太监服侍下,换了龙袍,坐上御辇上朝。
  
  路上,怀恩给他读《左传》注释。
  
  他没工夫看,就用运动、用膳、路上的时间,让太监读,每天他要读的书,都由太监读。
  
  如《左传》,是由侍讲学士写好的注释,正常应该由侍讲学士进宫讲学。
  
  奈何,皇帝没有时间,经筵讲学一拖再拖,干脆,让侍讲学士写好了,交给太监,由太监在皇帝休息间隙时,读给他听。
  
  只是有些不懂的地方,朱祁钰没法问,问了太监也不懂。
  
  好在怀恩心细,善于察言观色,知道皇爷哪里不懂,便及时记下来,抄写给侍讲学士,由侍讲学士写好后,明日怀恩再给解读。
  
  皇帝读的书非常杂,除了他想读的,就是侍讲学士安排好的,写好注释便交给宫中。
  
  进了奉天殿。
  
  朱祁钰走上丹陛,坐在龙椅上:“平身吧。”
  
  “范广给朕上的密奏,他正在河套上!”
  
  朱祁钰率先开口:“听得朕心驰神往,也想去河套上,想站在贺兰山上登高望远!”
  
  “把地图呈上来。”
  
  “朕打算在这,重建包头城,在这,重建五原城!”
  
  “再扩修银川坚城,在河套中间,范广清理牧民后,重建夏州。”
  
  “沿途多修堡垒,百姓农闲时住在堡垒内,农忙时耕种、放牧。”
  
  “河套暂时由中枢直管,朕亲自来管。”
  
  “诸卿怎么看?”
  
  百官围着地图看,发现包头和五原,都在河套之外,如两个犄角一般。
  
  皇帝太贪心了,得了河套还不知足,却在河外建城,靡费更多。
  
  “陛下,反正都建了两座大城,干脆在此,重建云中城。”
  
  胡濙指着准格尔旗的地带。
  
  此地毗邻山西,和包头、五原,形成三个点,包裹整个河套。
  
  “云中名字好,秦始皇设云中郡,今天朕收回此地,便设云中城,圆了祖龙之心!”
  
  朱祁钰颔首:“沿着河套,建大城,再以堡垒、墩台,彼此为哨,相互呼应,便如铜墙铁壁一般,瓦剌打不进来的!”
  
  您就折腾吧!
  
  早晚自己放弃!
  
  连牧民都看不上的地方,您想想,差到啥地步。
  
  “诸卿,靡费不必担心,都由内帑承担。”朱祁钰就是壕。
  
  群臣翻白眼,那是您的钱吗?
  
  晋商千年积蓄,都让您撒河套、宣镇去了。
  
  也对,难怪您不心疼,心疼的是晋商啊,这几天,布政司门前,天天有商贾哭诉。
  
  “陛下,在河套放牧的牧民,您是想同化,还是杀掉?”胡濙忽然问。
  
  “男人杀了,女人留下。”朱祁钰不假思索回答。
  
  “这些牧民,在此繁衍生息上百年,您若行厉法,恐怕后患无穷,难不成范广永远驻扎在河套吗?”
  
  “老太傅有什么妙策,就快些说吧。”
  
  胡濙回禀道:“一手刀子,一手安抚,同化牧民,为我所用。”
  
  “您想想,新搬迁过去的汉民,以及收拢的关西七卫,懂得放牧吗?懂得本地气候吗?懂得耕种吗?”
  
  “与其慢慢摸索,不如用现有的经验。”
  
  “老臣想过了,能沦落在此放牧的牧民,多是弱小的部族,不如我们同化吸收,充作汉人丁口。”
  
  化胡为汉,这是历朝历代一直在做的事情。
  
  “老太傅,范广密奏中说,鄂尔多斯部,从漠北南移,有心入河套放牧。”
  
  朱祁钰忽然想起来,密奏上还有这样一条。
  
  “鄂尔多斯部?可是蒙古‘八白室’的后裔?”
  
  王伟最近在通读蒙古史,知道这个鄂尔多斯部,是守卫成吉思汗陵寝卫队的后人,乃是蒙古万户。
  
  朱祁钰不知道,就是范广提了一嘴。
  
  胡濙却点点头:“蒙古衰微后,鄂尔多斯部北移,如今怕是草原上一片血海,瓦剌、鞑靼都陷入内斗,所以鄂尔多斯想南移,进入河套生存。”
  
  “陛下,范广密报中,可有说鄂尔多斯人,是主动联络,还是我方探马得知的情报?”
  
  “没有细说,只是带了一嘴。”朱祁钰让人去取密奏,给胡濙看。
  
  胡濙沉吟半晌,才道:“陛下,倘若鄂尔多斯愿意内附,大明便应承下来,允其在河套放牧。”
  
  “老太傅,我们的地盘,凭什么给蒙人放牧?”王伟皱眉。
  
  “那汉民,可愿意移民河套呢?”胡濙反问他。
  
  “朝堂若是强征,移民百万都可以。”王伟冷硬道。
  
  他是个大汉主义者,非我族类其心必异,和于谦一模一样。
  
  胡濙却不生气,笑眯眯道:“汉,之所以强,是因为兼容并蓄,汉文化的伟大,在于包容!”
  
  “汉人是从何而来的?”
  
  “是三皇五帝、夏商西周一脉相承而来,又化胡为汉,扩大汉人族群、扩大汉人生存领域,以文字、文化、文明产生的认同感,才有了汉!”
  
  “而非血脉。”
  
  “汉文化的勃勃生命力,在于吸收。”
  
  “汉语是浑然天成的吗?并不,是不断发展、吸收来的。”
  
  “从汉武帝开丝绸之路起,便不断翻译西番文化,从中看西番的历史、学习西番的文化,然后合并进入汉文化当中。”
  
  “传承至今,又有胡人文化、有夷人文化,全被吸收成了汉文化!”
  
  “汉人,一次次亡天下,为何一次次重建华夏?”
  
  “五胡乱华,如今可还有五胡?多少五胡被同化成了汉人?”
  
  “辽金元坐天下,才过去多少年,如今可还有契丹人?女真人?蒙人有多少人被汉化?我朝便有多少蒙人效力?”
  
  胡濙笑道:“泱泱大明,还怕汉化不了一个小小的蒙古部落?”
  
  “不消三十年,鄂尔多斯部,个个穿汉衣,说汉语,谁都分不出来,他们是汉人,还是蒙人!”
  
  “你们在算算,蒙人有多少人,汉人又有多少人?”
  
  “把蒙人,放进汉人里面,连个水花都打不起来!”
  
  “陛下,诸君,若能同化,何必要打仗啊?”
  
  胡濙笑道:“只要他们敢来,咱们就安置,用不了多少年,河套人丁繁茂,都是自愿认同自己是汉人的汉人!”
  
  这一番话,惹得朝堂上不断点头。
  
  连朱祁钰也觉得非常有道理。
  
  王伟深深一礼:“老太傅格局、用心之深,下官敬佩。”
  
  “安置三年后,就让他们改汉姓。”
  
  “再让彼此通婚,让汉人娶他们的女人,让他们的男人,娶汉女。”
  
  “不消三十年,这蒙人部落呀,就消融于水了。”
  
  胡濙笑道:“倘若还有蒙人部族,愿意南迁,咱们都一并接收了。”
  
  “河套安置不下,便往宁夏、甘肃安置,安置满了,就往陕西、山西安置!”
  
  “咱们汉家江山,就是地大物博,来多少人,都装得下!”
  
  “何况,陛下还要收回漠北呢,这些人,可都是咱们纵横漠北的先驱啊,有了他们还担心找不到路吗?”
  
  朝堂上下全部点头。
  
  “老成谋国,哈哈哈!”
  
  “就按照老太傅说的办!”
  
  朱祁钰扬起笑脸:“不止对蒙人,对诸苗、西域人、朝鲜人、女真人,皆行此办法!”
  
  “愿意投降过来的,一并接纳,不管他是真心还是假意,咱们大明地大物博,再装个一万万人都装得下!”
  
  “进来了,就别想逃了,全都变成汉人!”
  
  “区区三十年,朕等得!朝堂也等得!”
  
  “翰林,将老太傅句句真言誊写好了,交给原杰,带去河套,就按照这个策略办!”
  
  “再传旨给范广,不要驱逐牧民了,留下来,同化掉!”
  
  “老太傅策略虽好,但是陛下,如今天下承平,汉女未必愿意嫁给胡人!”
  
  耿九畴出班,道:“微臣掌管户部,对民间嫁娶略有耳闻。”
  
  “如今盛世,民间女子普遍追求高嫁,宁愿去富户家为妾,也不愿意做农户家的嫡妻。”
  
  “最近,微臣查阅黄册,发现个奇怪的事。”
  
  “男女丁口比例持平,甚至女子稍多。”
  
  “但是,很多男子却讨不到媳妇。”
  
  “微臣询问了户部主事才知道。”
  
  “一家女百家求,女子到了适婚年纪,媒婆踩破了她家的门槛儿。”
  
  “但是女儿家并不愿意平嫁,都在追求高嫁。”
  
  “微臣得知,宛平县的富户,家中都有妻妾上百人。”
  
  “父亲妻妾多,儿子妻妾更多,导致父子在家比妻妾的数量,何其可笑。”
  
  “连京畿都尚且如此,何况地方了?”
  
  “陛下,老太傅的策略虽好,”
  
  “微臣担心,恐怕很难找到适龄女子。”
  
  “尤其是嫁给胡人,胡人的习气与中原人不一样,他们逐草而居,陋习极多,连吾等皆视为禽兽。”
  
  “中原的女儿家,恐怕都不愿意下嫁。”
  
  耿九畴深深一礼。
  
  朱祁钰嗤笑:“富户过得比朕都舒服啊,朕这后宫里,才两个人啊。”
  
  “耿九畴说的对,但女子不是问题。”
  
  “朕打算将朝鲜女人,多多引入中原,嫁给中原男子,到时候再选出一部分,嫁给胡人也可。”
  
  “倒是民间的风气,朝堂要多多注意啊。”
  
  “大明虽然蒸蒸日上,但丁口永远是缺少的,必须多多生孩子才行。”
  
  “没有孩子,大明哪有什么希望?”
  
  “难道朕带着一群老头、老太太,开创盛世吗?”
  
  “传旨,依太祖制,无官无爵者,不许纳妾,纳妾者,一律发还原家,家中婢女、仆人数量严格控制,不许超过四人!”
  
  朱祁钰冷冷道:“一经发现,本人锤杀,三族不许科举;犯两次者,举族流放边关;三次者,诛族。”
  
  “官吏包庇者,同罪!”
  
  完了!
  
  皇帝又要祸害富户了!
  
  他是冲着人家妻妾多去的吗?肯定是钱财啊!
  
  皇帝钻钱眼儿里了!
  
  不过,这种风气确实应该管管了,若适龄女子,都跑去当富户的妾室了,民间如何繁齿人丁?
  
  社会风气完全败坏了,如何创造圣贤书中的大同世界?
  
  “陛下圣明!”朝堂上叩拜。
  
  “诸卿,说到嫁娶,朕也有心体谅天下百官。”
  
  “朕也知道,大明俸禄很低,朕这个主子,也没给你们谋些福利,反而处处苛责尔等,动不动就罚,动不动就杀。”
  
  “朕这心里呀,也过意不去。”
  
  “所以呢,朕打算做一件有利于你们的大好事。”
  
  “户部,把天下百官,丧妻未续弦的名单,呈上来。”
  
  “伱们也知道,这宫中啊,打发出去一批宫女儿,朕挑一些颜色好的、会体贴人的、会伺候人的,嫁给你们!”
  
  “都是在宫中伺候过的,必然家世清白,人品信得过,长相更是万中无一。”
  
  “朕亲自赐婚,让你们下值之后,也有个体贴人等在家里,在身边伺候着,也能安心为朝堂办事。”
  
  朱祁钰笑着说。
  
  朝堂上却全都倒吸口冷气。
  
  皇帝这是把密探,安插在他们身边啊!
  
  如今,他们上朝的路,都被戒严,说的话,都被汇总到宫中。
  
  甚至,青.楼营业,又是皇帝监听天下的地方。
  
  现在,要往他们枕边塞人了!
  
  哪怕他们几时几刻放了个屁,估计皇帝都知道了吧!
  
  比太祖更甚!
  
  “诸卿,意下如何?”朱祁钰问。
  
  “陛下关怀百官之心,微臣切身体会到了,谢陛下天恩!”耿九畴率先叩拜。
  
  百官跟着叩拜。
  
  心里琢磨着,若是没续弦的,立刻续弦,可不能让皇帝的手,伸进后院来。
  
  “诸卿放心,这些宫女儿无甚家财,但宫中给补贴一笔嫁妆。”
  
  “不至于入了门,被婆家低看一眼。”
  
  “那也有损天家威严不是?”
  
  朱祁钰笑着说:“家中有嫡妻的,也挑一个宫女儿回去。”
  
  “都是颜色好的,尚且年轻,你们努努力,没准来年抱个大胖小子。”
  
  “以后也好为国效力才是嘛。”
  
  朝臣一听,这是谁也躲不过去啊!
  
  一网打尽!
  
  论狠,还得看皇帝。
  
  胡濙指了指自己:“老臣这年纪,就没必要了吧?”
  
  “哈哈,老太傅,那些宫女儿给您当孙女还差不多大,如何当您的妾室?”
  
  朱祁钰笑道:“朕可不是供养不起这些宫女,像踢皮球似的踢给你们。”
  
  “只是朕也想为诸卿做一点什么。”
  
  “岁数大的,朕就不强塞人了,岁数尚可的,都领回去一个。”
  
  “家中有悍妻的,也不必担心,朕给你们撑腰,绵延子嗣,乃是天伦,谁敢不许?”
  
  您就别解释了!
  
  就是想监听我们,说得这么好听干什么呢!
  
  “耿九畴,天黑前把名单送进宫中,朕让宫女儿们挑官员,这宫中出去的,可不能受了委屈,朕给撑腰着呢。”
  
  这可坏了伦常了!
  
  女子怎么能挑男子呢?天地乾坤如何颠倒?
  
  可是,皇帝这是在给宫女撑腰呢,进了官邸,那就得端起大妇的架势来,得镇住场子。
  
  朱祁钰才给她们撑腰,省着进了后院,被人往旮旯一塞,他的苦心不就白费了嘛。
  
  皇帝,坏着呢。
  
  “微臣遵旨!”耿九畴不敢怠慢。
  
  朝臣只能捏着鼻子忍下来。
  
  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。
  
  到了家里,女人能翻起多大风浪?找个老妈子,好好治她们,说不定还能让她们叛变,汇报给宫中假情报呢。
  
  看谁心眼多。
  
  朱祁钰心情不错。
  
  “陛下,昨晚巡捕营无故鞭打僧道,僧道遭受无妄之灾,心中多有不服,微臣请陛下责罚巡捕营,给僧道一个交代!”太常寺寺卿习嘉言,谏言道。
  
  “无故?”
  
  朱祁钰盯着他半晌,幽幽道:“这个词儿用得好,习嘉言,谁告诉你是无故的?”
  
  “是、是庙观主持去太常寺哭诉,微臣才在早朝上提出来。”习嘉言先把自己摘干净。
  
  “哪些主持啊?”朱祁钰又问。
  
  习嘉言立刻说出几个名字。
  
  “哼,倒是会猫哭耗子假慈悲,褫夺这几个人度牒,勒令还俗!”
  
  朱祁钰冷冰冰道:“你,习嘉言,不问事由,便到早朝上质问于朕,怎么?朕是给你答疑解惑的吗?”
  
  “拖出去,抽二十鞭子,长长记性!”
  
  习嘉言吓得跪在地上,连连磕头。
  
  心里把庙观主持骂翻了天了。
  
  皇帝是故意的,打了他,他就得去报复,报复谁呢?自然是欺骗他的僧道。
  
  “诸卿,知道朕昨晚,为何派人鞭打僧道吗?”
  
  朱祁钰环视一周,道:“隆善寺主持慧静,私自勾连天师道天师张元吉,密谋诡事,蝇营狗苟!”
  
  “上个月,朕便诏令张元吉入京,可这个张元吉,和宁藩勾勾搭搭,视朕的圣旨如废纸!”
  
  “千催万催,好不容易踏上入京之路了,他给朝堂上的奏疏,写着他刚过湖广!”
  
  “结果呢?他人出现在京城,又偷偷摸摸和诸多僧道勾连,他要干什么?”
  
  “是要支持宁藩,造反谋逆吗?”
  
  “当年太宗皇帝,承诺和宁藩共天下,怎么?现在想跟朕讨要来了?”
  
  朝堂上窃窃私语。
  
  听到皇帝最后一句话,吓得都跪在地上,朱祁钰让他们起来。
  
  “来人,把张元吉带上来!”朱祁钰寒着脸。
  
  在京畿,没人能逃过的手掌心。
  
  除非,这个人死了。
  
  很快,一个身穿道袍的人,被两个太监带上来。
  
  一个太监一脚踹在他的腿弯上,张元吉跪在地上:“天师道张元吉,拜见陛下!”
  
  “你还认得朕啊!朕以为,你已经向朱奠培行叩拜大礼了呢?”朱祁钰怪笑。
  
  “贫道不敢,贫道绝无谋逆之心,请陛下恕罪啊!”张元吉不停磕头。
  
  “没有谋逆之心,为何假传消息,私自入京啊?”
  
  “为何勾连僧道,抵抗巡捕营呢?”
  
  “为什么你和宁藩,蝇营狗苟?”
  
  “来,你告诉朕,你对朕是不是忠心的?”
  
  朱祁钰问他。
  
  “贫道对陛下忠心耿耿!”张元吉快要哭出来了。
  
  “但朕不信啊!”
  
  朱祁钰问:“你该怎么证明呢?”
  
  “这、这……”
  
  张元吉也懵了,他却是心有叵测,但不是密谋造反,而是希望靠僧道的力量,挽救朝天观,救救天师道。
  
  他和宁王朱奠培走得近,也是想寻求宁王的帮助。
  
  不想,皇帝竟然怀疑他密谋藩王造反!
  
  这可怎么解释得清楚啊!
  
  最重要的是,天师道确确实实支持了太上皇!
  
  他只是两头下注,天下人都是这么做的,只想保住自己的富贵罢了,结果两头都不讨好。
  
  “陛下,请听贫道解释!”
  
  张元吉迅速整理词汇,刚要长篇大论的解释。
  
  但朱祁钰摆摆手:“朕不听解释,朕只想知道,你是不是对朕忠心的!”
  
  “是,是啊陛下!”
  
  “那怎么证明?”
  
  朱祁钰脸色一寒:“你以为,忠心就是嘴上说两句,就是真忠心了?”
  
  “嗯?当朕是傻子?还是你是傻子啊?”
  
  “你说朕就信?”
  
  “朕让你证明,对朕的忠心。”
  
  我说了你不信,那怎么证明啊?
  
  张元吉满脸懵,总不能把我的心挖出来,给你看一看吧?
  
  “证明!”朱祁钰道。
  
  “陛下,此举未免强人所难……”
  
  啪!
  
  张元吉话没说完,朱祁钰拿起一沓奏章丢下来,厉喝:“强人所难?”
  
  “你帮助太上皇夺门的时候,可有想过,强朕所难呢?”
  
  “你和宁藩勾勾搭搭的时候,可有想过,朕难不难啊?”
  
  “你表面报与朝堂,说在湖广的时候,人却出现在京城,可有想过,朕会怎么想呢?”
  
  “你满嘴胡言乱语!”
  
  “到了朝堂上,倒是把脏水往朕的头上泼?”
  
  “强人所难,你是人吗?”
  
  “来人,把他的心剖出来,朕要看看,他的心,到底是对谁是忠的!”
  
  朱祁钰暴怒。
  
  张元吉吓傻了:“陛下,不、不能剖心啊,剖了心,贫道就、就死了!”
  
  “你不是仙人吗?区区一颗心而已,怎么会死呢?”
  
  朱祁钰冷笑:“朕读过天师道的记载,你出生时,母尝昼寝,梦神人履金龟下降,觉而有娠,十有五月而生。”
  
  “说的是你吧?你是金龟和你母亲生下来的,十五个月才出生。”
  
  “既然是龟,没了心脏也会活着!”
  
  “倘若你死了,那么你们天师道就是骗人的!”
  
  “骗朕的!骗皇族的!”
  
  朱祁钰语气一缓:“张元吉,朕尚且只是天子,你们天师道却是苍天的老师,你是朕父皇的老师啊!”
  
  “比朕大了不知道多少级呢!”
  
  “在朝堂上,可还有帝师?”
  
  “老太傅,您是帝师吗?”朱祁钰开始拖人下水了。
  
  胡濙就知道,皇帝不是要处理一个小小的张元吉。
  
  而是要动天师道!
  
  甚至,天下宗.教!
  
  “老臣不配教导天子。”胡濙躬身道。
  
  “连朝堂上资格最老、朕最敬爱的、先帝钦命的托孤大臣,都不配称之为帝师。”
  
  “你算个什么东西?”
  
  “张元吉,若你剖了心不死,朕认了你这个帝师的存在!”
  
  “倘若你死了,朕就让你天师道陪葬!”
  
  轰!
  
  张元吉脑子轰的一下就炸开了。
  
  人,剖了心,怎么会不死呢?
  
  天师道,这个名字确实犯了忌讳!
  
  但太祖、太宗皇帝,都没勒令更改,怎么到了您这,就不行了呢?
  
  说不行也可以,大不了就让我们改了,改了就完了呗!
  
  您非要杀人?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?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