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 > 第117章 黑化吧,于谦!成国公不老实,就换个成国公吧!

第117章 黑化吧,于谦!成国公不老实,就换个成国公吧!

第117章 黑化吧,于谦!成国公不老实,就换个成国公吧! (第1/2页)

“朱仪联系过下官。”李贤小心翼翼道。
  
  “你疯了?”
  
  胡濙脸色急变:“那是谁的人,你心中没数吗?难道你也想做废立之事?”
  
  李贤疯狂摇头,眼泪都快呛出来了:“下官绝对不敢啊!”
  
  “那伱还联系朱仪?”
  
  胡濙指着门:“出去,你自己死,别拖着别人!”
  
  “不是我联系朱仪,而是朱仪主动联系下官我啊!”
  
  李贤哭泣:“等晋商被端了,陛下不会放过下官的!老太傅,您知道陛下为何如此迫切地要对江浙下手吗?”
  
  因为江浙最富,胡濙这样想。
  
  “开海!”
  
  “陛下要开海!”
  
  “郑和七下西洋,赚了多少,您心知肚明,陛下要学太宗,开海啊!”李贤急声道。
  
  胡濙踉跄几下,跌坐在椅子上。
  
  开海?
  
  那是要和整个江浙闽广士绅为敌啊!
  
  而江浙士绅的背后,都站在朝堂上呢!
  
  胡濙、于谦、林聪等,实在太多了,都是江浙闽广人啊!
  
  沿海多少商人,都靠海吃饭呢!
  
  而这些钱,会源源不断的进入朝中大员的账户里,官员们才吃大头。
  
  整个大明,除了皇帝之外,都分到了这一杯羹!
  
  等皇帝知道了真相,会做什么?
  
  杀光吗?
  
  胡濙不敢想了:“陛下怎么会突然要开海呢?李贤,你在诓老夫是不是?”
  
  “老太傅,您说陛下调查江浙,图什么呢?”
  
  “以陛下的雄心,根本不会在意百姓的死活!”
  
  “他想要钱,直接派禁军,去江浙强征便可,江浙谁敢反抗?连京官都被他治的服服的,江浙士绅算个屁啊,只要陛下想要,都得乖乖照给。”
  
  “但他偏偏要查,查什么?”
  
  胡濙想说,是要重建里甲制。
  
  很快,又觉得自己很可笑,里甲制不过是一种说辞罢了。
  
  自古底层都掌控在士绅望族手中,朝堂养着百姓,无非为了吸血、收税。
  
  与其中枢掏钱养着吏员收税,不如让士绅来收。
  
  中枢从士绅手中得到税赋便可以了,控制好士绅,就控制了基层,非要建什么里甲制干什么呢?完全得不偿失。
  
  太宗皇帝就明白这个问题,所以只跟士绅要钱,士绅虽然讨厌太宗皇帝,但和太祖皇帝比起来,太宗皇帝绝对是好皇帝。
  
  “开海,他真的想开海!”胡濙脊背发寒。
  
  等陛下发现沿海的生意,都被人垄断,赚着海量银子,重臣、勋臣、文人、武将都分到了甜头,偏偏皇帝没份。
  
  甚至,当他知道那些倭寇,只不过海商豢养的看门狗,朝堂却花着海量的银子养着备倭军。
  
  而海上的背后,站着的是朝堂重臣……
  
  皇帝的屠刀,会不会落下?
  
  会杀多少人?他还能活着吗?
  
  他不敢想了。
  
  “他会开海吗?”胡濙有些惊恐地看向张凤。
  
  张凤点了点头:“银子终究是要花完的,永乐朝距今不久,郑和下西洋赚了多少钱,宫中都有记载。而且,陛下崇商,还多次下旨,让市舶司和西番贸易,肯定是想赚海上的银子。”
  
  胡濙绝望地闭上眼睛。
  
  李贤说服了他了!
  
  “你想让京营在谁的手中?”胡濙问他。
  
  李贤眼睛一亮,知道说服了胡濙。
  
  “维持原样不变!”李贤知道,无论让谁统领京营,胡濙都不会同意的,干脆以退为进。
  
  “陛下手中有十余万兵丁,你可要掂量掂量,不该有的念头,绝对不能有!”
  
  胡濙担心李贤上头了,万一被朱仪等人撺掇,进行废立,热闹可就大了。
  
  他总觉得不放心,李贤被逼上梁山了,万一玩脱了,可把他害惨了。
  
  必须等让女婿朱仪过府,他们两个好好商量商量。
  
  绝对是过犹不及,能不做尽量什么都不要做,当今皇帝可不好招惹啊。
  
  “下官知道!”
  
  李贤爬起来,连连点头:“于太保天不假年,只有您才能当大明的定海神针!”
  
  “有您支持,这件事就成了一半!”
  
  见李贤信誓旦旦的模样,胡濙觉得,李贤还有事情瞒着他。
  
  “老太傅,不是什么新鲜事儿,陛下派王诚做京营提督太监,收拢京营权力的同时,还要清查空饷。”
  
  “这可就捅了马蜂窝了。”
  
  “下面的底层军官都支持吾等,有了他们支持,王诚根本掌握不了京营。”
  
  “之前有于谦震着,无人敢拒绝。”
  
  “却想不到,于谦病重了,陛下掌控不了京营的。”
  
  李贤深深一礼:“下官也绝不敢有非分之想,只是维持京营现状,让陛下对下官高抬贵手。”
  
  “你派人去打探,于谦究竟是什么病?”胡濙总觉得心里不踏实。
  
  开海!开海!
  
  送走李贤等人,胡濙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  
  开海的话,牵连实在太大了,最好劝一劝陛下,息了这个念头,若陛下一意孤行的话,恐怕又要起波澜啊。
  
  ……
  
  朱祁钰正在于谦的府中。
  
  “你们是怎么照顾太保的?”
  
  朱祁钰冲着于冕、于康、于璚英发火:“外面的消息,是谁传进来的?”
  
  “回陛下的话,微臣不知道!”于冕哭着回答。
  
  病床上的于谦,面如金纸,眼角尚含热泪,奄奄一息。
  
  嘭!
  
  朱祁钰一脚把于冕踹翻:“你什么都不知道!这个儿子是怎么当的?”
  
  “微臣不孝!微臣不孝啊!”于冕哭成个泪人。
  
  “若太保有个三长两短,朕把你们于家的下人,全都给太保殉葬!让他们把不好的消息传进太保的耳朵里,害死了朕的太保!”朱祁钰气炸了。
  
  于谦不在,他如何整顿京营?
  
  如何深查江浙士绅?
  
  如何开海?
  
  收到于谦病重的消息,他立刻给王诚下令,停止整顿京营,正常接收京营便可。
  
  他真没想到,于谦才撑这么久。
  
  “太医,于太保可还有治?”朱祁钰目光一闪,看向跪着的太医。
  
  太医瑟瑟发抖,不知道该怎么说。
  
  “说实话。”
  
  “回禀陛下,此乃太保心病,心病尚需心药治,着实非药石可医。”太医实话实说。
  
  心病!
  
  朱祁钰叹了口气:“都出去,朕跟太保说两句话。”
  
  璚英身体一抖,难道皇帝要杀了父亲?
  
  “太保都这样了,朕能杀他不成?”朱祁钰瞪了她一眼。
  
  “请陛下恕罪,臣妾不敢揣测天心。”璚英带着人,退出了房间。
  
  朱祁钰看见病床上的于谦,叹了口气。
  
  “太保,朕与你,竟有一天,以这般情形相见?”朱祁钰坐在床边。
  
  说实话,于谦现在死了,对他利大于弊。
  
  没有于谦,就无人可制压皇权。
  
  但是,也无人压制江南士绅,想开海,也遥遥无期,凭借朕一个人,艰难前行,难啊。
  
  还有一层深意,他需要朝中有一个人制衡自己。
  
  他怕自己真疯了,到时候,他会把大明玩死的,仅仅他自己溶于水还则罢了,就怕他带着大明一起去死。
  
  最近权力暴涨,他真的有些控制不住自己了,他快要沦陷成为权力的仆人了。
  
  “太保,你能听见朕的声音吗?”
  
  “朕真的不希望你死了。”
  
  “朕是你一手扶上皇位的,这些年,朕与你猜忌、忌讳、相疑,互相试探。”
  
  “你累了,朕也累了。”
  
  “朕有雄心,想纵横漠北,想恢复蒙元疆土,想开海,想让大明百姓过上好日子。”
  
  “朕需要你!”
  
  “太保,你想做圣人,朕可封你为圣人,你想仙人,朕可敕封你为仙人。”
  
  “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?”
  
  “宣镇那些百姓,无非是命不好,朕已经让厂卫立下祠堂,让后人世代给他们香火供奉,已经够了。”
  
  “你怎么不想想?万一瓦剌兵长驱直入,会有多少百姓遭殃?”
  
  “忘了?八年前,从土木堡到北京城,千里无人烟,死了上百万百姓啊!”
  
  “这次,牺牲了数十万百姓,保住了更多人啊。”
  
  “说起北京保卫战,也是你,挺身而出,保住了大明!”
  
  “两次了,你两次保住了大明,你是大明的大功臣啊!”
  
  “太保,过去吧。”
  
  于谦指尖动了一下,却还半眯缝着眼睛。
  
  没有说话。
  
  朱祁钰抓住他的手:“朕还记得,在奉天广场上,朕逼你的时候,那时候,朕除了装疯卖傻,还有什么能耐呢?”
  
  “朕为何敢大着胆子杀人?因为朕知道,你是圣人,你不会谋朝篡位的,你一定会保住朕的!”
  
  “果不其然,朕把你逼到绝境,你也低眉垂首,认下了。”
  
  “当时朕的心里,是感激你的。”
  
  “一直到现在,朕的心里也是感激你的,虽然你总跟朕过不去,但朕可以忘记这些。”
  
  “太保,今时不同往日了。”
  
  “朕已经拿回了皇权,朕已经君临天下了!”
  
  “你为何不能和朕携手,一起打造大明江山?做朕的徐达,做朕的常遇春,朕也封你做国公,甚至裂土分王,朕都舍得!”
  
  “太保啊,朕有时候任性、装疯、暴戾,朕知道,伤人伤己。所以朕需要你啊,你帮着朕兜底儿,朕才有底气装疯啊!”
  
  “若有一天,老臣们都不在了,朕可能从装疯,真的变成了真疯,朕也控制不住自己啊。”
  
  “到时候这大好江山,还能不能传下去了呢?”
  
  朱祁钰唏嘘:“好起来吧,为了大明,为了朕,你好起来,朕以后不猜忌你了,好吗?”
  
  于谦的眼角滑过一滴眼泪。
  
  却终究不愿意说一句话。
  
  朱祁钰慢慢站起来:“太保,好起来吧,大明需要你,朕也需要你。”
  
  “皇爷,有密奏传来!”
  
  正说着,门外便传来怀恩的声音。
  
  王诚送来密奏。
  
  朱祁钰推开门,于冕小心翼翼探头往里面看,也担心皇帝借机杀了于谦。
  
  吱嘎!
  
  接过密奏,房门关闭。
  
  朱祁钰回到于谦旁边,坐在床边,展开密奏,眉头皱起来:“看吧,你刚刚传出病重的消息,京营便不听朕的了!”
  
  “呵呵!勋臣啊勋臣,以为朕的刀不利?”
  
  “若派人,杀光了京营呢?”
  
  朱祁钰眉角跳动,眸中寒光闪烁。
  
  目光下移:“你若能好起来该多好,哪怕再活半年,朕也能借你的威风,整饬了京营,强征天下商贾入京,然后整顿江浙,朕亲自坐镇南京,把江浙杀个血流成河!”
  
  “顺势开海,太宗时郑和七下西洋,带回来奇珍异宝不计其数!”
  
  “海上都是宝贝啊,可偏偏不让朕分一杯羹!”
  
  “朕的大业,已经能进入正轨了。”
  
  “可惜啊,你倒下的太快了!”
  
  “朕都措手不及。”
  
  “太保,你再站起来,支撑半年,半年后再死,算帮帮朕,帮帮大明,好不好啊?”
  
  于谦没有回应。
  
  朱祁钰眸中寒光闪烁:“太保,你为什么总跟朕作对呢?哪怕是死,都不让朕舒坦。”
  
  “你死了,朕就给于冕封爵,让他做勋臣!”
  
  “本来以你的功劳,朱骥也可封爵的,但是,你不听话,朕就不封了。”
  
  “你弃朕而去,以后的事情就看不到了。”
  
  “你的身后名,于家日后的富贵,可都掌握在朕的手里呢。”
  
  “你真就一点都不担心?你死了,朕哪天想起来,就折磨你儿子,你心不心疼啊?朕让于冕和于康自相残杀!”
  
  “想抗衡朕啊,就坐起来,撑着,别死!”
  
  “你活着,朕也不敢对你于家动手啊。”
  
  “于谦,变坏吧,当什么圣人啊!”
  
  “当个奸臣,当个千古奸臣!”
  
  “你要什么,朕都给你!起来吧!好吗?”
  
  奈何啊,于谦流着眼泪,就是不说话。
  
  “你非要弃朕而去,就去吧,连儿女都不要了,还能顾念朕的恩情吗?去吧,朕赐你死后的荣耀,便这样吧。”
  
  朱祁钰站起来时,抹了下眼角的泪。
  
  大明守护神,终于倒下了。
  
  朱祁钰推开房门:“你们去好好侍奉吧,他死的时候,朕就不来了,于家除了你们三个,全部殉葬,下去伺候太保。”
  
  “你,治不了太保的病,留着也没用了,去地下伺候太保吧。”
  
  “太保一生爱兵,从京营中挑出两千人,去那边拱卫太保。”
  
  朱祁钰叹了口气:“回宫吧。”
  
  “微臣谢陛下隆恩!”于冕哭成个泪人。
  
  回宫的路上,朱祁钰眸光如刀:“怎么就撑不住半年呢!再找机会,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!”
  
  “没有于谦,朕一个人,能开得了海吗?这里面涉及了多少人的利益啊,朕若亲自下场去杀,必然落个暴君的名声,最后溶于水,于谦啊于谦,你是朕最好的刀。”
  
  “一个想做圣人的于谦,没有任何威胁的,朕不像以前那样不敢用你,朕敢用你啊,别说功高盖主,朕就算把京畿所有兵丁给你,朕也敢相信啊!”
  
  “可惜了。”
  
  “给厂卫下旨,山西那边加快速度!”
  
  “王来,快到京城了吧?”朱祁钰问。
  
  “回皇爷的话,王来已经入京了。”
  
  “宣去勤政殿。”
  
  朱祁钰长叹口气:“人生呐,不如意十之八九,朕是皇帝,也抗不过天命啊。”
  
  无人敢附和。
  
  进了勤政殿,王来便在门外候着。
  
  “老尚书,一别经年,身体可还好?”朱祁钰露出了笑容。
  
  “老臣不敢劳陛下牵挂,身体尚好,只是没想到,还有入京的一天!”
  
  王来唏嘘,他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了。
  
  人活七十古来稀,他已经是高寿的了。
  
  “是啊,朕也不想劳动您老,奈何宣镇重建,千头万绪,您老不出山,朕这心里都没有底啊。”
  
  朱祁钰处处恭维王来,常年伺候他的人,心中诧异。
  
  一口一个您老叫着,连胡濙都没这个待遇。
  
  因为,朱祁钰想封王来爵位,怕老头不同意。
  
  “国之大事,有用到老臣的地方,老臣赴汤蹈火,义不容辞!”王来是主战派,以前朝堂上以和平为主,所以他被踢到了南京。
  
  如今被启用,就知道,中枢的政策有所改变。
  
  一路上听说皇帝最近所作所为,他就隐隐猜测,皇帝有收回失地之心。
  
  正好是他建功立业的时候。
  
  “好!”
  
  朱祁钰给他赐座,开门见山:“宣镇重建,和以往不一样。”
  
  “朕打算重建里甲制,里甲制的吏员,由中枢任命,不再由士绅担任。”
  
  “换言之,最底层一个百姓的情况,朕想知道什么,便要知道什么。”
  
  王来微微一惊:“陛下,老臣说一句冒犯的话。”
  
  “你说。”
  
  王来整理下语言,认真道:“陛下,重建里甲制,于中枢而言,负担太大。”
  
  “您能控制一天两天,一年两年,等到中枢空虚,没有足够的俸禄,发给吏员的时候,这些吏员自然会向士绅靠拢,慢慢的变成士绅走狗。”
  
  “而今宣镇,乃是一片白纸,您任命的这些吏员,就会变成新的士绅。”
  
  “中枢不可能天天盯着一个村子两个村子的。”
  
  “他们做什么,中枢根本就不知道。”
  
  “陛下,所谓里甲制,不过是在士绅头上放了个紧箍咒,无非是多加了一层盘剥。”
  
  朱祁钰皱眉:“就是说,里甲制根本就没用?那就换个制度!”
  
  “陛下,换做什么制度都没用,只要中枢想从基层收税,就得扶持士绅,除非中枢不要老百姓的赋税,士绅就成了无根之萍!自然会淹没于历史之中!”
  
  “您用里甲,替代士绅,不过是换个名字而已,还是土皇帝!没有变化!”
  
  王来直言不讳道:“太祖时,便知道此理,所以设粮长制,粮长就直接由士绅来担任。”
  
  “说白了,谁能给中枢纳税,中枢便给谁权力!您想让底层百姓,活得像个人一样,除非废除农业税,否则永远不可能的。”
  
  朱祁钰听得出神:“就是说,只要收税,士绅就会存在?”
  
  “没错,您变成新的制度,他们就会以新的形式存在,除非您不收税。”王来说得极为明白。
  
  “所以,朕想重建里甲制,无非是制造出一批新的士绅?”朱祁钰问。
  
  王来颔首:“陛下,您的心是好的,但您不理解底层人心!”
  
  想在一张新的白纸上涂鸦,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
  
  不过,选王来做总督,的确是一件无比正确的事情。
  
  看见皇帝陷入深思。
  
  王来轻吐一口浊气。
  
  他之所以敢说话如此大胆,是有原因的。
  
  和他渊源颇深的方瑛、梁珤、陈友、毛胜等人,都是皇党,所以他理所当然的成为皇帝的人。
  
  这也是皇帝将他从南京调去宣镇的原因。
  
  “看来朕把人心想得简单了。”
  
  朱祁钰长叹一声:“王来,朕想让底层百姓,也能知道中枢的政策,可有办法?”
  
  这可难倒了王来。
  
  “陛下,底层百姓,都不认字,如何让他们知道中枢政策呢?”
  
  朱祁钰道:“朕可让人宣读。”
  
  王来不解,皇帝要给底层百姓什么福利不成?
  
  等等!
  
  皇帝要重建里甲制,不就是想控制底层嘛!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?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