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 > 第113章 朕不怕功高盖主!就怕你们没本事!

第113章 朕不怕功高盖主!就怕你们没本事!

第113章 朕不怕功高盖主!就怕你们没本事! (第1/2页)

“陛下,不喜小脚女人?”唐贵妃小心翼翼问。
  
  “像个怪物。”
  
  唐云燕不解,凌波微步,罗袜生尘,君王不都珍爱小脚吗?
  
  她曾经以为陛下不喜爱她,是因为大脚的缘故。
  
  没想到陛下对小脚如此偏见,为什么呢?
  
  “爱妃,朕若废除小脚,你有何意见?”朱祁钰拉着她进入内堂。
  
  “陛下,妇寺不得干政,臣妾不敢说!”
  
  “闲聊而已,朕也没想好,该不该废除!”朱祁钰让她帮忙宽衣,洗漱后躺下。
  
  唐贵妃小心翼翼打量皇帝的神色,斟酌着道:“臣妾以为,若陛下不喜欢,明诏天下,不招裹脚女子入宫,朝堂自然有样学样,风气扩散到民间,自然潜移默化地改变。”
  
  “臣妾以为,庙堂下圣旨,若民间不遵从,您是罚,还是不罚呢?倘若惩罚,法不责众;不罚的话,圣旨又失去公信力。”
  
  “臣妾妇人之见,请陛下斟酌。”
  
  朱祁钰还真听进去了,微微颔首:“便从宫中开始,朕以身作则。”
  
  他嘴里的以身作则。
  
  就是翌日早朝上,大发雷霆。
  
  “你们都是傻子吗?把小脚女送到宫中当奴婢,让朕伺候她们吗?啊?”
  
  朱祁钰大发雷霆:“长没长脑子?”
  
  “往年宫女选拔,向来不要小脚,你们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吗?”
  
  “官,官做不好!侍奉朕,侍奉不明白!”
  
  “朕留着伱们有什么用!”
  
  李鉴被打聋了,小脚宫女都被赶出宫去。
  
  宫外传开了,有的朝臣甚至提早了写好了遗书,等着被赐死呢。
  
  以为皇帝借着整顿小脚的机会,清空朝堂。
  
  但是,听皇帝的话语,好似只是嫌弃小脚女儿承担不了宫中工作?并非彻底废除束脚?
  
  那自家女儿是不是,不需要入宫为奴为婢了呢?
  
  好事啊!
  
  “朕问尔等,为何要给女儿束脚?”朱祁钰忽然问。
  
  “这……”
  
  谁也答不上来,都千年的习俗了,从南唐后主李煜喜欢三寸金莲开始,就大肆兴起缠足之风。
  
  到了大明盛世,裹脚蔓延全国,脚的大小成为衡量女子品德的标尺。
  
  “装什么装!”
  
  朱祁钰陡然大骂:“就是因为你们喜欢!”
  
  “楚王好细腰,宫中多饿死!”
  
  “你们喜欢,所以民间有样学样!”
  
  “下次京察,多加一条,百官家中妻妾女儿有小脚者,降一等!”
  
  “降到最差,直接革职!”
  
  这句话却捅了马蜂窝。
  
  不少官员反对:“陛下,妇人岂能轻易见人?您这不是逼着妇人自杀以证清白吗?”
  
  反对的官员很多,甚至不惜和皇帝顶撞。
  
  连李贤都忍不住道:“陛下,男女大防,决不可破!”
  
  朱祁钰目光一闪,看向他看重的耿九畴、白圭,二人低头不吭声,显然也不支持。
  
  想挑战传统,他朱祁钰还不够格。
  
  “男女大防,自然不能破,由宫中派出姑姑去查。”
  
  朱祁钰退让一步。
  
  “陛下,移风易俗,尚需时间,官员家中多有妻妾是小脚,女儿大些都已然束脚,您若以此为标准,恐怕大半官员都会被革除。”俞山高声道。
  
  他喜欢小脚,家中妻妾俱是小脚,若按照皇帝的标准京察,他肯定没好,所以坚决反对。
  
  “俞侍郎说的对,倘若因为京察而抛妻弃子,这些女人又有何面目存活下去?”仪铭应和。
  
  光禄寺寺卿蔚能道:“宫中姑姑得了大权,必然贪腐滋生,借机勒索官宦人家,好好的京察,被些妇人搅黄了,成何体统?”
  
  很多官员跟着附和反对。
  
  朱祁钰冷冷看着他们的表演。
  
  胡濙低着头不吭声,反正他向来反对女人缠足,若陛下真心革除陋习,也是不错。
  
  只是,皇帝的真正目的是小脚吗?
  
  于谦已经在返京的路上,移驻三关的范广也传来拔营的消息,皇帝是想用小脚,干涉京察?
  
  用来抗衡于谦?勋臣?
  
  他总觉得不简单。
  
  “还有什么借口,都说出来!”
  
  朱祁钰冷冷道:“朕说一句话,你们有一百句话等着朕!”
  
  “都忘记陈循的下场了吗?”
  
  “有问题,就解决问题!”
  
  “你们解决不了的,朕就换一批人解决!”
  
  “反正天下读书人多的是,你们不想站在这,麻溜儿滚!”
  
  “天下有多是人想站在朝堂上!为朕效力!”
  
  一提陈循,俞山、仪铭、蔚能脸色一变,赶紧跪下请罪。
  
  “俞山,你是不是想告老还乡啊?”朱祁钰目光阴沉,直接点名。
  
  这段日子,朕太好说话了,所以你们又飘了?
  
  忘了你们是谁的狗了?
  
  给点阳光就灿烂!
  
  “老臣知错!”俞山瑟瑟发抖。
  
  “哼,不想干就直说,朕允你告老还乡,朝野上下不知道多少人惦记你的位子呢!”
  
  朱祁钰不阴不阳道:“尔等也是!别以为朕离开你们朝堂就不转了?”
  
  “当初王翱就是这么想的?陈循也是这般想的!甚至太上皇也是这么想的!”
  
  “如今呢,怎么了?”
  
  “谁死了,大明不照样往前走!朕永远是大明的皇帝!谁也改不了!”
  
  “你们算个什么?自己掂量掂量!”
  
  “内阁,出个章程,朕讨厌小脚!像个怪物一样,堂堂天朝女人,怎么能是个怪物呢?”
  
  百官叩拜,阁部高官心中悲戚,都开始想念陈循了,奈何,回不去了。
  
  见百官拜服,朱祁钰话锋一转:
  
  “诸卿若实在喜欢小脚,就去西番、去漠北、去安南、去倭国找。”
  
  “那些人贱,把她们脚剁下来,送给你们珍藏,剁十万人、百万人、千万人,朕也不心疼!”
  
  “随你们开心!朕非但不干涉,还拍手叫好!”
  
  “但天朝的女人不准!朕之大明的女人不准裹脚!”
  
  “她们是天朝的女人,是朕的女儿!朕不许她们受罪!”
  
  “更不许缠足的陋习延续下去!有损天朝威名!”
  
  朱祁钰语气稍缓:“官宦人家,裹脚的能放开抓紧放开,裹成了的,趁早低嫁,别想着攀高枝儿了,以后去了婆家也是受气,不如低嫁出去,挑个民户嫁了,还能过过官小姐的瘾!”
  
  “朕已经把京察标准告诉了尔等,尔等好自为之!”
  
  还敢说什么?
  
  皇帝要动刀子了,谁还敢试探皇帝底线?
  
  只能磕头请罪。
  
  其实心里不屑一顾,有资格裹脚的是上流社会,民间女人裹什么脚?
  
  番外女子更不配了,看着倒胃口。
  
  胡濙却眼睛一亮,看出来了,于谦回来之前,皇帝先发制人,敲打群臣,告诉他们:别以为于谦回来了,便有靠山了!
  
  于谦回来,朕还是皇帝!
  
  于谦也翻不起风浪,明白吗?
  
  同时又松了口气,皇帝没杀两个祭刀,算收敛性子了。
  
  “有事起奏,无事退朝!”朱祁钰道。
  
  “启禀陛下,流民暂且安置完毕,臣将个中要事陈于奏章中,请圣目阅览!”叶盛出班。
  
  石璞是聪明人,知道皇帝看重叶盛。
  
  所以把出头的好机会,送给叶盛,算是和叶盛结个人情。
  
  呈上来,朱祁钰没看,放在御案上:“朕已经让军器局赶制一批农具出来,赐给流民,不用收钱。”
  
  叶盛翻个白眼,流民手里的银子,都被您刮干了,有的还欠东厂印子钱,哪有油水让您刮了?
  
  不过,皇帝肯赐流民农具,算是皇恩浩荡了。
  
  “臣替流民谢陛下隆恩!”叶盛叩拜。
  
  朱祁钰点点头:“朝堂欠了诸卿数月俸禄,也一并发下去,都发现银!不发宝钞!”
  
  哗!
  
  此言一出,朝堂议论纷纷,真给发钱?皇帝不抠儿了?
  
  “诸卿怎么用这种眼神看朕?”朱祁钰讶异问道。
  
  “陛下,臣等家中尚能度日,这、这银子还是赏赐有功之臣吧!”李贤小心翼翼道。
  
  百官都偷瞄着皇帝,大明皇帝最抠儿了,俸禄定得非常低,还经常发不出来!
  
  尤其是当今圣上,抠王之王。
  
  从他手里抠银子,难上加难,这次究竟又要搞什么幺蛾子,为什么发钱?
  
  “哈哈哈,有功之臣要赏,诸卿俸禄也要发!”
  
  朱祁钰笑道:“以后也不发宝钞了,直接发现银。”
  
  “朕本来想发铜钱的,内承运库里铜钱堆积如山,实在是占地方,而且最近内帑有些进项,银子放在仓库里发霉,实在没必要。”
  
  陛下,您凡尔赛了呀!
  
  百官心里苦呀,那都是我们的钱啊!
  
  “诸卿,朕有一个想法。”
  
  来了!
  
  皇帝绝对不会平白无故发钱的,就在这等着呢!
  
  “钞法恐怕是推行不下去了,朝野上下心知肚明,以前内帑没钱,朝堂只能强制推行钞法,害得民怨四起。”
  
  “现在朕手头宽裕了,说句难听的,银子在宫里都发霉了!”
  
  朱祁钰飘飘然:“所以,朕打算废除钞法,将银子作为主要货币,诸卿意下如何?”
  
  宝钞早就名存实亡了,百姓不堪其苦,要不是官方强制推行宝钞,列入大明律中,否则早就变成废纸了。
  
  近些年,朝堂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不要了,征税开始要折色银了。
  
  借着于谦大胜之威,朱祁钰还想做一件大事!
  
  改革货币!
  
  用八百万两再赚一笔。
  
  “敢问陛下,陛下是彻底废除钞法?还是暂时废除?”张凤皱眉问。
  
  “彻底废除,以白银代替!”
  
  张凤犹豫道:“陛下,您可知,国朝缺银,如今市面上银子多些,是市舶司的功劳。”
  
  “倘若对外贸易断绝,再放弃钞法,大明会立刻陷入钱荒。”
  
  “而且,民间乡绅地主都有贮藏银子的习惯,他们把银子藏在自家猪圈,都不愿意拿出来花。”
  
  “微臣建议,可暂时弃用钞法,暂不明旨废除,一旦缺银子的时候,再行钞法。”
  
  张凤建议可行。
  
  户部右侍郎孟鉴出班,行礼后道:“陛下,臣以为,应该继续行钞银并行之策,宝钞虽然通胀,起码朝堂仍在通行。”
  
  “一旦彻底放弃钞法,想再捡起来用,微臣担心,会引起民间反弹。”
  
  “不如先用现银,暂且不废钞法,先这样用着。”
  
  “臣赞同孟侍郎之建议。”户部右侍郎吕原也表示赞同。
  
  有了户部抛砖引玉,很多官员都发表意见。
  
  都大差不差。
  
  朱祁钰微微颔首:“朕不打算用银锭子,一来不方便,交易时需要用秤称重,再用剪子剪断,这样损耗很大,一般百姓人家承担不起;”
  
  “二来就是携带不方便,朕带着银锭子出门,放在身上扎得慌,放在锦囊中又坠得慌。”
  
  “朕打算压制银币,每一枚银币固定面额。”
  
  “比如一两的银币、二两、五两,十两。”
  
  皇帝原来要铸钱啊!
  
  铸钱肯定是往里面掺水,赚火耗糊弄百姓的。
  
  “陛下,请听老臣把话说完!”
  
  胡濙立刻站出来反对:“陛下,内帑虽然宽敞些,但请陛下切莫浪费银两!”
  
  “一来,白银昂贵,我朝并不盛产白银,市面上的白银皆是从夷人贸易得来。”
  
  “但老臣估算,夷人恐怕也没多少白银,老臣曾亲自见过那些夷人,他们说的国度,非常狭小,怎么可能有无数白银令其挥霍呢?”
  
  “张尚书言之有理,一旦贸易断绝,我朝一定会出现银荒,届时朝堂如何应对?”
  
  “二来,陛下要压银币,陛下算过火耗吗?银子火耗,每两银子会损失二三钱银子,压成银币后,银子缩水,朝堂亏惨了。”
  
  “三来,若陛下压出精美的银币,只要面世,就会被市井商人抢购一空,然后埋进土地里,陛下的内帑,能顶的过商人抢购吗?”
  
  “四来,陛下想压币有赚头,就要往里面掺东西,掺得多了,价值自然就下来了,到时候口碑崩塌,和宝钞无异。”
  
  “陛下,倘若出现上述四种情况,朝堂上的钱,顷刻成空,会发生什么事情?”
  
  胡濙恭恭敬敬磕了个头:“陛下,此事绝对是贻害万代的事情,请陛下绝不可再动此念头!”
  
  胡濙说的有道理,但他并不知道,夷人的钱来自美洲,美洲白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。
  
  而且,离大明最近的倭国,就富有银矿。
  
  缅甸富有金矿。
  
  但胡濙有两句话说得对,火耗太多,明人喜欢贮藏银子,内帑的银子根本不够做准备金的。
  
  “老太傅快快请起,此言是朕灵光一现,所以拿出来与诸卿讨论,说对说错朕皆赦无罪,诸卿畅所欲言。”
  
  朱祁钰笑道:“朕打算强征民间之银,强制压成银币,再流通回民间……”
  
  “陛下呀!”
  
  胡濙翻个白眼:“若老臣去抢内帑,您会怎么办?会杀了老臣啊,朝堂若派兵抢百姓家中钱财,那不是官逼民反吗?”
  
  “不是抢,是号召百姓把银子拿出来,兑换成银币。”朱祁钰很天真。
  
  “陛下,就算衍圣公重生,也不能让天下万民放弃戒备之心。”
  
  胡濙无奈笑道:“敢问陛下,这是哪个祸国殃民之辈,告诉您的,老臣请陛下杀之!”
  
  “此策,必使大明江山动荡,大明顷刻崩塌!”
  
  朱祁钰表情尴尬,这是他前世看到的。
  
  却忽略了人心。
  
  自古以来,百姓对官府根本就没有信任,只有戒备之心,所以让他们拿出银子,就是在逼反他们!
  
  “诸卿,此策不行吗?”朱祁钰有些不甘心。
  
  李贤、张凤等皆摇头。
  
  “若大明遍地是银子,此策尚可一用。”
  
  “如今银钱短缺,市场上尚是钱荒,如何浪费火耗去压什么银币,舍本逐末……”
  
  胡濙见陛下心诚,于心不忍道:“陛下,您可让工匠压一枚银币出来,看看会损耗多少银子?您再让计相计算出来。”
  
  “至于让百姓拿出银子来,您最好打消此念头,大明不能乱啊!”
  
  胡濙松了口气,幸好陛下没强制执行,否则,后果不堪设想啊。
  
  和压银币比起来,整饬束脚陋习还靠谱一点。
  
  让阁部出个条陈来,缠足必须从官方角度否认,至于民间如何,移风易俗并不容易啊。
  
  “罢了,朕再想想。”
  
  朱祁钰意兴阑珊,本想用银币,攥住铸币权。
  
  其实想想也挺可笑的,铸币权一直在朝堂手里,无论是银锭子,还是银币,本质都是一样的。
  
  重臣反对主要原因,是大明银子少!
  
  想让他折腾,就得银子多。
  
  但他冒出这个想法,其实是想做大明银行,把货币牢牢抓在手心里。
  
  偏偏这个时代的银子,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。
  
  “传旨市舶司,加大和夷人贸易,多多赚银子!”
  
  朱祁钰便宣布退朝,忽然停下脚步:“对了,那些被打发出去的宫女,家人再找女儿送进宫中,不要小脚的,也不要旁系的,自己想办法。”
  
  那些官员呜呼哀哉,本以为躲过大劫,不想还是没躲过去。
  
  回宫的路上一直在琢磨。
  
  宝钞肯定不能用了,得多多储备银子,胡濙说得对,一旦铸银币,被商人兑走,再铸再兑,最后内帑的银子一定会被兑空的。
  
  货币总要改革的……
  
  等等,发行银票啊!
  
  做钱庄、票号啊!
  
  他确实舍本逐末了,做大明银行,也可从票号开始啊,用八百万两做准备金,银行肯定能开起来。
  
  归根结底,他想钱生钱。
  
  皇帝之所以是皇帝,就是要比天下人都有钱,才能支配天下。
  
  到了勤政殿,朱祁钰神游天外。
  
  匆匆用了膳食。
  
  他便开始批阅奏章。
  
  “皇爷,李佥事到达京城了,正在宫门外候着。”冯孝低声道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?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