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 > 第102章 捧杀,助陛下成为太祖皇帝!

第102章 捧杀,助陛下成为太祖皇帝!

第102章 捧杀,助陛下成为太祖皇帝! (第1/2页)

新练四个半团营,合计七万人。
  
  不可能全部交给方瑛。
  
  内阁出个名单,龚永吉、俞山、李锡、张固、黄士俊、冯贯卿、项忠、曹义、施聚、焦礼、田礼、陈旺、张通等人。
  
  这份名单比较靠谱。
  
  龚永吉随于谦一同力保朱祁钰登基,又为官40余年,戎马20年,当一团营指挥使绰绰有余。
  
  俞山虽然在易储风波中反对改立朱见济为太子,却是中立派。
  
  李锡原是通政使,后调任南京。
  
  张固乃大理寺少卿,太上皇北征时曾力劝太上皇,如今巡抚四川,是个干练之才。
  
  曹义镇守辽东,谨守边陲,不妄生是非,为巫凯之后镇守辽东最著名者。
  
  施聚和焦礼则是曹义手下大将。
  
  田礼乃是团营指挥使,和范广一起显迹,能力虽不如范广,却不是石亨的人。
  
  陈旺是广西总兵官,如今广西有柳溥坐镇,诏陈旺回京倒也可以。
  
  张通是备倭军指挥使,能力差点,却是中立一派。
  
  黄士俊、冯贯卿皆是干练之才。
  
  阁部终于肯推举靠谱的人才了。
  
  朱祁钰微微颔首:“便都诏回京吧。”
  
  “陛下,曹义、施聚、焦礼三人,最多诏回京两人,刘广衡回京,辽东仅有商辂支撑,老臣担心力有不逮,是以尚须一员老将镇守。”胡濙谏言。
  
  “不,全都诏回!”
  
  朱祁钰摇头:“朝中再举荐一人,接替辽东总兵。”
  
  他有点拿不准曹义、施聚、焦礼三人究竟是中立,还是朱祁镇的人,干脆诏回京中,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。
  
  再说了,这三位老将,年纪都不小了,也该回京安享晚年了。
  
  还有一层深意,施聚、焦礼都非汉人,是第二代汉化蒙人,若留此二人镇守辽东,朱祁钰不放心。
  
  “京中能镇守辽东的人,寥寥无几。”
  
  胡濙咀嚼着说,梁珤倒是够格,但陛下肯定不肯放人。
  
  “陛下,近来辽东尚无战事,倒是可以商辂暂且镇之,商公虽然迂腐,却也可视为谨慎,完全可以镇守辽东一时。”林聪谏言道。
  
  朱祁钰也拿不准主意,看向胡濙。
  
  “商辂倒是可以,但老臣担心他弹压不住辽东的骄兵悍将,不如留曹义在辽东,先将施聚、焦礼调回京城。”胡濙权衡之下道。
  
  盖因文臣这边,善于整军的人,也要调回京城,接管团营,确实没有可督抚辽东的人选。
  
  朱祁钰看了眼胡濙,胡濙轻轻点头。
  
  显然,胡濙也不放心施聚、焦礼二将,没有曹义震着,万一投敌了怎么办?
  
  “把焦胜、焦谦、施艽留在辽东,以安焦礼、施聚之心。”胡濙补充了一句。
  
  焦胜、焦谦是焦礼兄长,施艽则是施聚的弟弟,留在辽东,以示中枢诚意。
  
  “就先这么办吧,等有了合适人选,再让曹义回京!”
  
  朱祁钰微微颔首:“诸卿,既然决定募兵,便要先安置好其家属,被团营招募者,家眷首先被安置在朝阳城。”
  
  “陛下此言甚是,一来可安流民之心;二来可激发青壮从军之心。”
  
  胡濙没提从军户中招募。
  
  军户早就烂了,如今的军户其实就是一群奴隶,逃不出去的奴隶,指望着他们上战场上拼杀,还不如另立牌坊,花钱募兵来得更实际些。
  
  “传旨石璞,妥善分辨流民,优先安置军属,家中有人从军者,于朝阳城先分房产,宅子可挑选,先给他们建宅。”
  
  朱祁钰话锋一转:“既然招募团营,朕打算一并把禁卫打散了重编,不符合条件者直接淘汰!”
  
  “陛下,重编禁卫老臣没有意见,但各禁卫指挥使都由勋臣担任,可现如今勋臣都在宣镇,如何回来编练禁卫呢?”胡濙反驳。
  
  “老太傅所言甚是。”
  
  朱祁钰点点头:“朕打算,诏朝中文武百官之子入宫担任带刀侍卫。当然了,并非强制,打算从武者,便可入宫应招,不愿者也可,朕绝不强求。”
  
  “朕打算从这些新人中,提拔指挥使,编练禁卫!”
  
  胡濙脸色一紧,以为皇帝祸害完了百官闺女,又对儿子下手了呢!
  
  听不是强制的,才松了口气。
  
  “朕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,从武又有危险,让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们从军,吃风沙之苦,恐怕是朕与诸卿一厢情愿。”
  
  “但是,朝中诸卿家中不止有嫡子,还有很多庶子。”
  
  “往常,朝堂是不管这些庶子的,这些庶子要么在胭脂水粉里厮混;要么在外面欺良霸善,反正活着也没个奔头。”
  
  “但现在不一样了,朕决定肃清京畿风气,顺便将这些庶子们,调教成材!”
  
  “你们没时间管,丢进宫里来,朕帮你们管。”
  
  “谁也不是天生是名将的,谁也不是生来就是孬种的!”
  
  “你们在家里不敢管、管不了的,统统送到宫里来,朕帮伱们管,不敢说都能成材,起码他们不敢在朕面前松懈!日后,不管怎么说,起码混出个人样来!”
  
  “诸卿,意下如何?”
  
  抓了百官的女儿,朱祁钰又要抓百官的儿子。
  
  但是,官小姐和富公子在宫里摩肩擦踵的,万一发生点乱了宫闱的事情,传出去被人笑话啊。
  
  胡濙心里也不愿意,他那个儿子可不是省油的灯,他不想被儿子坑死啊。
  
  包括林聪、王文等人都不愿意。
  
  但是,王直却噗通一声跪在地上,声泪俱下:“陛下啊,您这话,可说到老臣的心坎儿里了!”
  
  “老臣家中那几个不孝子啊,把老臣折腾得身心俱疲。”
  
  “想管吧,一来没时间,二来家中的母老虎挡着,不让管教。”
  
  “老臣的几个儿子,都被养废了呀!”
  
  “老臣几个儿子,都愿意入宫里,由陛下调教!”
  
  王直哭得那叫一个肉麻啊。
  
  林聪心头莫名发寒,第一舔狗的位置不保啊。
  
  “陛下真是臣的再生父母啊,知道老臣之所想,愿意为老臣家中操心,老臣敢不鞠躬尽瘁?”
  
  林聪立刻跪下,极尽阿谀之词。
  
  然后,勤政殿的官员都跟着跪下,声泪俱下的求皇帝好好管束家中不孝子。
  
  勤政殿内一片哭泣声,不知道的以为儿子死了呢。
  
  胡濙一阵牙疼,终于长叹一声,这群马屁精!
  
  见百官这么听话,朱祁钰嘴角翘起:“诸卿安心,若诸卿家中的是读书种子,当了带刀侍卫,朕也允其参加科举。”
  
  登时,王直、李贤等人眼睛一亮。
  
  文官孜孜追求的,不就是兵权嘛!
  
  倘若嫡子从政,庶子从军,岂不美哉?
  
  胡濙却皱眉,皇帝在模糊文武的分界线,难道不怕出现杨坚、高澄之流吗?
  
  “那此事便定下来,由内阁传旨。”
  
  朱祁钰要掌握禁卫,奈何手中嫡系实在不够,便要多多派人进去,互相监督。
  
  当然了,文武分野,绝不能变,文就是文,武就是武,可文压武,绝不可武越文,那是取乱之道。
  
  他活着尚能镇压,倘若出现少年君主呢?
  
  武将必须从勋臣中诞生,民间征召也可以,绝对不能从文官中诞生。
  
  再说了,谁说军队之中不需要文臣了?
  
  你们是不是想歪了?
  
  “皇爷,该用早膳了。”冯孝小声提醒。
  
  “传膳,诸卿也在朕这里吃一碗白粥,吃一口咸菜。”
  
  朱祁钰难得大方一把,给冯孝使个眼色,鸡蛋不准上啊,朕要偷偷的吃。
  
  吃过了饭。
  
  朱祁钰才让人退下。
  
  他把那匣子拿出来,认真观摩,发现没有开启的痕迹,才松了口气,找个地方藏起来。
  
  此时,天已大亮,军机处把奏章送过来。
  
  同时,张永的干儿子梁芳送来密揭,是平江侯陈豫送上来的。
  
  陈豫本来是平江伯,他登基后,晋封平江侯,并赐下三世世券,现为南京守备。
  
  展开奏疏。
  
  “湖广、东南大藩,谋带湖江,控引蛮越,实交、广、黔、蜀之会,人民蕃庶,商贾往来,舟车四集。”
  
  “如楚府,自洪武初立国,有三护卫,官军及仪卫司旗校俱无调遣。四五十年间,生齿繁育,粮饷无积,造船以千计,买马以万数,兵强国富,他藩莫及。”
  
  “而卫所之官,多结为姻亲,枝连蔓引,小人乘时有异图,实难制驭,伏乞皇上勿为疑虑,断自圣衷。”
  
  “于今无事之时,托以京师粮储不允,命重臣与湖广之司选其护卫精锐军官给粮与船,令运至北京,固而留使操备,则剪其羽翼,绝其邪谋,王可以永保国土,而朝廷思义两全矣。”
  
  朱祁钰认真读完,击节而叹:“谁说朝中没有栋梁啊!”
  
  看落款时间,应该是陈豫收到襄王死后,写的奏章,传到京师。
  
  他还不知道京师又发生了这么多事。
  
  更不知道,襄王的家资,都被某些藩王给吞了。
  
  “忠臣啊!”
  
  朱祁钰长叹,旋即琢磨陈豫的深意。
  
  平江侯陈豫在献媚,是想调回京中?还是单纯的献媚?投靠自己?
  
  “陈祜、陈锐可在京中?”朱祁钰问冯孝。
  
  陈祜是陈豫的弟弟,陈锐则是陈豫的嫡长子。
  
  “启禀皇爷,陈锐在京中,陈祜带着密揭,从南京来到京中。”冯孝回禀。
  
  朱祁钰翘起嘴角,陈豫是个聪明人啊,担心自己动不了,把弟弟送回来,任皇帝驱遣,给弟弟谋条康庄大道。
  
  这道削藩的密奏,传将出去,必然引起轩然大波。
  
  说到削藩,不止建文、永乐削藩,宣宗皇帝同样在削藩。
  
  洪熙朝各王府护卫近两万人,宣宗皇帝一刀砍下去一万人,只剩下固额5600人。
  
  陈豫这一刀,倒也可行,湖广、江西藩王都不老实,襄王的家资都敢贪墨,敢跟朕抢银子?
  
  呵呵,跟朕抢银子的人,要么乖乖还回来,要么都去见阎王了。
  
  你们会该去哪呢?
  
  朱祁钰眸中杀机爆射。
  
  太祖设宗藩,绝对是明朝灭亡的导火索,一个府养一个藩王,甚至有的一个县就要养一个藩王。
  
  藩王府少的几千人,多的数万人,由谁养着?钱从何来?
  
  反正肯定不是官员出,也不是士绅出。
  
  倒霉的只有底层百姓,尤其随着时间推移,宗藩越来越多,宗室规模无比庞大,全都是吃闲饭的,堪称历朝之最。
  
  百姓愈发穷困潦倒,朝堂穷到吐血,用经济换取政治的宗藩也极为不满,甚至底层宗室连饭都吃不饱,竞相造反。
  
  说白了,大明王朝就是被藩王给吸死的。
  
  倒是可以借机,先削宗藩的护卫,再杀一批,圈禁一批,老实听话的给一条活路。
  
  “宣陈祜、陈锐入宫,先当个带刀侍卫。”
  
  朱祁钰目光闪烁:“给李震传旨,京师粮食困难,朕欲从湖广收购一批粮食,内帑出钱。”
  
  “皇爷,湖广流民遍地,如何还能卖粮?”冯孝不解。
  
  “哼,流民?流民越多的地方,粮食越多!”
  
  朱祁钰冷笑:“不说那些商贾如何,也不说当地官场,就说那些宗藩,肯定赚得盆满钵满,朕若花钱买,他们肯定会卖的!”
  
  “那湖广的流民……”
  
  朱祁钰瞥了他一眼,他吓得跪在地上。
  
  “朕不买,流民就能吃得上饭了吗?”
  
  朱祁钰反问:“恰恰是这些粮食,才让流民吃不上饭的!”
  
  冯孝磕头请罪,却没琢磨明白。
  
  如果粮食没了,藩王、官员、粮商为了赚钱,反而会安置流民,给他们分地种田。
  
  否则,任朝堂如何镇抚,流民都不会断绝的。
  
  “去传旨吧。”
  
  朱祁钰继续批阅奏疏。
  
  ……
  
  走出宫城的王直,嚎啕大哭。
  
  入宫前还是人,如今却连狗都不如了。
  
  “太傅,可还有办法啊!”王直哭嚎着问。
  
  胡濙不齿王直为人,但皇帝如此霸道,朝堂又尽在其掌控,王直又能如何呢?
  
  他幽幽地叹了口气,看向李贤、林聪。
  
  林聪先行了一礼:“下官也是迫于无奈啊!”
  
  “老太傅,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,请到下官府上,互诉衷肠。”李贤小心翼翼打量一番。
  
  如今他们日子过得不痛快,却有人意气风发,比如岳正。
  
  “好吧。”
  
  胡濙也看得出来,他们心中之苦。
  
  让人变成狗,总要有这个过程的。
  
  估计皇帝也清楚,所以放任其在宫门口发泄,不闻不问,其实是自信,朝堂翻不起风浪了。
  
  到了李贤府上。
  
  胡濙就轻飘飘说了一句话:“他想做太祖,朝臣便供着他做太祖。”
  
  “啊?”林聪没明白。
  
  但李贤却琢磨过味儿了,翘起拇指:“妙呀!”
  
  朱祁钰不是想做圣皇吗?
  
  那便顺着他,让他去做!
  
  把困扰朝堂多年的难题,全都交给他去处理,让他去解决。
  
  你不是想做太祖吗?
  
  好,我们成全你,做太祖吧!
  
  太祖日理万机,你也日理万机吧,泼天的难题,斗如车载,想做太祖,就得根治顽疾,还天下个朗朗乾坤。
  
  就看看,你有没有太祖强解问题的能力!
  
  “下官立刻上疏,把京畿弊端陈情于上,请陛下圣裁!”李贤坏笑。
  
  胡濙却摇摇头:“慢慢来。”
  
  李贤一愣,旋即笑了起来。
  
  温水煮青蛙。
  
  一口气把难题抛出来,容易把皇帝吓跑了,万一他不当太祖,去当宣宗皇帝可怎么办?
  
  哈哈哈!
  
  李贤朝着胡濙深拜:“下官佩服之极!”
  
  林聪、王直等人也叩拜。
  
  “陛下需要能臣干吏,那么吾等便要变成能臣干吏。”
  
  “老夫是清楚尔等能力,只要肯将一半精力放在政务上,便无人可比。”
  
  “陛下想做太祖,臣等便捧其做太祖!”
  
  “陛下若针砭时弊,想改革,臣等做那王安石!”
  
  “陛下若亲征漠北,想横扫天下,臣等就做永乐朝国之柱石!”
  
  “陛下想让吾等如何,吾等便如何!”
  
  “终有一天,陛下会成为唐太宗的。”
  
  胡濙轻笑。
  
  唐太宗,前期是千古圣君,前期有多圣明,晚期便有多昏庸。
  
  胡濙口中的唐太宗,是早期的呢?还是晚期的呢?
  
  再说了,他朱祁钰能有唐太宗的本领吗?万一没学成唐太宗,做成了宋高祖,可就好玩了。
  
  李贤、林聪等人忍俊不禁。
  
  “那下官就来做这魏征!”李贤轻笑。
  
  “房玄龄、杜如晦本阁虽然做不得,但却做得高士廉的!”林聪轻笑。
  
  “下官做不了名臣将相,却做得了陛下的宠臣!”王直笑道。
  
  “捧杀、捧杀,这世间最可怕的事,就是捧杀。”
  
  胡濙最不喜欢陈循那样,一副做权臣的架势。
  
  所以惹来杀身之祸,并不冤枉。
  
  他喜欢四两拨千斤,就如他在寻找建文的路上,抽丝剥茧,去伪存真。
  
  他喜欢变成皇帝喜欢的模样。
  
  一点点捧杀皇帝,让他在自大之中,走向灭亡。
  
  比如太宗皇帝!
  
  杨士奇手段更高明,把好圣孙给哄废了。
  
  今上不好糊弄,那就当傻傻的太宗皇帝吧,起于征伐,殁于征伐,连亲儿子都和他形同水火。
  
  至高无上的永乐大帝!呵呵!
  
  ……
  
  戴函带着原兵仗局掌印太监崔颖,以及四个工匠,入勤政殿叩见。
  
  工匠叫张大坚。
  
  说话有点结巴,却是最好的火药工匠,他调配的火药十分精准,坏子率最低。
  
  “启禀陛下,兵仗局离水近,容易受潮,火器最怕受潮,维护成本过高,小的担心影响铅子。”
  
  张大坚说话断断续续,说的也不甚清楚。
  
  就是说,离水近,弹丸易受潮。
  
  “而且,小的担心一旦火药意外爆炸的话,波及皇城,就是杀了小的全家,也不敢叨扰圣上!”
  
  张大坚话还没说完,说话大喘气。
  
  说得也不明白。
  
  就是怕火药爆炸,波及皇城,被杀头。
  
  朱祁钰倒是不以为忤,让他慢慢说。
  
  可等了半天,他居然说完了。
  
  冯孝咳嗽一声,提醒戴函,怎么带这么个货色入宫呢?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?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