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惊!娱乐圈花瓶重生去做学神了 > 068 降维打击(二更)

068 降维打击(二更)

068 降维打击(二更) (第1/2页)

“沈又安,这道题你上来解答。”
  
  少女趴在桌子上,似是陷入了昏睡中。
  
  讲台上,陈舟面色铁青,手里攥着粉笔就朝角落里的沈又安砸了过去。
  
  全班学生同时扭头看去。
  
  其中不乏幸灾乐祸的眼神。
  
  没想到沈又安也有在课堂上开小差的时候,被陈老师逮住,这下她可要惨了。
  
  陈舟,毕业于清大数学系,师从著名数学家国家数学协会主席蒋涵院士,在国内数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能把他挖来授课A班,蓝雅集团在背后付出了不少努力。
  
  他的一节课,千金难求。
  
  竟然敢有人在他的课堂上睡觉,吹毛求疵的陈舟可以想见有多愤怒。
  
  古璧尘轻咳一声,轻轻碰了碰沈又安的胳膊。
  
  “沈同学,快醒醒。”
  
  粉笔头砸中沈又安的脑袋,沈又安终于幽幽转醒,抬起了脑袋。
  
  侧脸上被压出了几道红印,然而却越发映衬的脸部的其他肌肤过分苍白,毫无血色。
  
  扭头的柳润熙看到这一幕,镜片后眸色微深,不动声色的回头。
  
  “沈又安,你给我上来,解不出来这道题,你给我滚回家睡觉。”
  
  陈舟拍桌子怒吼。
  
  沈又安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,当着全班人的面起身,淡定的离开座位,往讲台走去。
  
  古璧尘担忧的看着她:“沈同学……。”
  
  路过柳润熙的课桌旁,柳润熙压低声音说了一句话。
  
  闫露有些诧异的瞥了眼自己的同桌。
  
  两人坐了两星期的同桌,这位可是一句话都没有和她说过,看起来简直要成仙了。
  
  可他竟然主动提醒沈又安。
  
  沈又安走到讲台上,看了眼黑板上的求导题。
  
  略一沉思,拿起讲台上的一根粉笔,开始答题。
  
  陈舟抱臂站在一旁,冷眼瞧着。
  
  蓝雅高中的授课方式区别于其他高中的基础教育,讲课节奏很快,稍微跟不上就会非常吃力,等着的就是跌出A班。
  
  班上的学生暑假基本都预习了高一上册的内容,甚至请的金牌家教已经在讲高二的内容了,这个班就是这么卷。
  
  而他上课的方式也比较随意,想到哪里讲到哪里,也不管学生们听不听得懂。
  
  所谓的天才班,就要有天才的特点,按部就班有什么意思?
  
  而数学的抽象性,则需要学生们发挥出充分的想象空间,在那广袤的空间中构建出严密的逻辑思维,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的过程。
  
  经过他的认真观察,这些学生从小就接受这种数学训练,因此只要不是无心向学,基本都能跟得上。
  
  但是、如果一节课开小差,那就跟多米诺骨牌一般,是一个恶性循环。
  
  他绝不允许他教授的学生出现这种情况,不尊重他、也不尊重数学。
  
  这节课讲授的求导公式,已经明显超纲,涉及到了大学高数微积分,即将到来的数学联考,往常都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,因而他才会讲的多了些。
  
  沈又安确实很天才,但再天才、也不可能睡觉的时候就把知识学会了。
  
  他必须要给这个学生一个教训,否则伤仲永的悲剧很可能在她的身上重演。
  
  其他学生有的担心沈又安解不出来出丑,有的则明显是想看笑话。
  
  敢在陈老师的课上睡大觉,以为考了第一就不把所有人放眼里了,就不信沈又安天才到能把大学的高数给学了。
  
  眨眼时间,沈又安就写了半个黑板了,密密麻麻全是求导公式。
  
  陈舟看着看着,目光逐渐严肃起来。
  
  写下最后一个符号,沈又安手中的粉笔也已经寿终正寝。
  
  拍了拍手上的粉笔末,沈又安扭头看向陈舟。
  
  “老师,我写完了。”
  
  陈舟指着其中一道公式:“假如有f″(X0),且有f″(X)=0,f″(X)≠0……。”
  
  沈又安微微一笑:“那么可以得出以下两种结论,如果f″(X)<0,则f(X)是其极大值,若f″(X)>0,则f(X)是其极小值。”
  
  沈又安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,十分冷静的说道:“对于导数概念的构建,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。”
  
  沈又安拿起讲台上的一个移动硬盘,展示给大家:“两个体积一模一样的硬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容量?”
  
  有人回答:“因为材质不同。”
  
  “如果给定一个硬盘,如何使其容量最大?”
  
  这可把大家难住了。
  
  “硬盘的容量取决于磁道与扇区,磁道的疏密与磁道宽度相关,而有效的磁道与宽度则是一个硬盘容量的决定性因素,因此我们就可以此建立一个极限模型,来判断出硬盘容量的最大值,如刚才同学所说,你们的重点有的放在体积上,有的放在材质上,大家往往都是从表象入手,而如果能够跳出这些表象,能够洞察移动硬盘的容量形成机制,透过现象看透本质,这就是数学建模的基础。”
  
  “对于导数概念的构建,极值非常重要,而极值本身就与数学建模密切相关。”
  
  沈又安说完之后,看向一旁的陈舟,微微点头:“我说完了。”
  
  话落走下讲台,朝自己的座位走去。
  
  全班瞬间鸦雀无声。
  
  就连陈舟也一时沉默了下来。
  
  数学建模意识的存在与否,通常决定了问题解决层次的高低,也反映出一名学生真正的数学素养。
  
  其他学生还处在朦朦胧胧的阶段时、只有沈又安,她抓住了事务的关键,并以关键因素及其之间的联系来构建数学模型,从而完成问题的分析与求解。
  
  这已经不是超纲知识了,而是降维打击。
  
  沈又安,她真的只有十四岁吗?这样的思想深度,十四岁的他还处于萌芽阶段呢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?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